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佛遗教经 > 第5章 第5集《佛遗教经》

第5章 第5集《佛遗教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们对眼耳鼻舌身五根,要有所坚持,有所让步。当五根处于善法的因缘中活动,我们对它表示赞叹,鼓励自己;如果五根是在杂染的境界攀缘,则以业果道理来呵责它,所以心中要有一标准来管束五根,使持戒功德不会因五根的放逸而遭受破坏。这是在持戒后,应进一步调伏五根,以保持持戒的功德。以上是调伏五根的功德,以下说明放纵五根的过失。

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墬于坑埳。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

如果对五根的活动不加以约束,认为只要奉持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而在戒法的空档中,放任五根攀缘活动,这样会有什么过失呢?

(一)增长烦恼障:若放纵五根,五根不会对现前的境界感到满足,五识的了别性若受放纵,欲望「将无涯畔,不可制也。」我们永远不可能满足五识的贪欲,所以古德说,若放纵一次欲望,犹如在一堆燃烧的火中又丢进一根木头,也就是说,若满足一次欲望,欲望的烦恼之火就更增长广大,下一次将更难控制。在美国很多企业家都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眠,他们虽有广大的财富,但因其五根长期在金钱境界上活动,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感到满足,欲望烦恼的增长使他们无法安心睡眠。所以放逸五根只有增长欲望,最后「将无涯畔,不可制也。」烦躁扰动随放逸而增长广大,使自己苦恼不已。

(二)增长罪障: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如果不约束五根,这犹如一只暴恶的马,没有马绳的控制,马不受约束就会失控,于是马与所载的人全坠落坑陷中。也就是说,前面增长欲望烦恼后,接着就造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罪业犹如坑陷,使我们陷于障碍而不能自拔,这业力也会障碍我们的安乐及修习圣道,从今以后的念佛持咒再也不能感到相应,犹如被坑陷障碍而深陷其中。

(三)增长报障: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有了罪业后,就犹如盗贼抢夺我们的财富,财富被抢只是一生一世的痛苦,但放纵五根所造作的罪业,却召感多生多劫的三恶道果报,所以「危害甚重,不可不慎。」

这一科是说明放纵五欲的结果,它会增长烦恼、罪业及来生痛苦的果报。这段经文是说,我们起初仰仗对佛陀的信心,相信佛陀是一切智者,他所开显的戒法,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皆是离苦得乐之道,我们就遵循佛陀的制教,约束自己的身口二业,透过持戒的功德,使自己的善业增长广大。若要进一步保持这功德,对五根要有所约束,这是以业果的道理来约制五根活动的范围。若对五根不加约束,就会发动烦恼、罪业跟痛苦的果报。

初学的比丘、比丘尼比较会遵守规矩,我们回顾历史的教训,一个人破戒之前的征兆就是先放逸,他不管束五根的活动时,下一步就是准备要破戒了,所以佛陀在这里提醒我们要收摄五根。以下第三段是结示劝修。

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一位有智慧、有志于离苦得乐的修行者,应该经常保持正念,对于五根要适当的管制,不能随顺习气而让它自由活动,应该把五根当作盗贼般管束。如果放纵它,我们持戒的功德不久就会被破坏,就像牛失控而犯人苗稼,所以佛陀要我们收摄五根。

在共世间法要中,以上道理是通于儒家的修学。譬如颜渊有一天问孔子:「颜渊问仁。」「仁」在儒家的修学中是最高的目摽,犹如佛教徒说:「什么是成佛?」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若要达到仁的境界,心中要有克制私欲的力量,调伏自己的欲望,使身口意随顺圣人的礼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又问说,克己复礼应如何下手呢?孔夫子进一步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若想克己复礼,先要收摄五根。

孔夫子有一弟子子路,他是一位很有忠义的人。起初他遇见孔子时,问说:「你是宣扬什么教法?」孔夫子说:「我是宣扬圣贤之道,这就是礼。」一个人要遵守礼节,才能使个人、社会得到安乐。每一个人在生命中都有他的定位,自己应遵循自己的定位,无论是君、臣、父、子乃至兄弟,每人都应尽其本分,则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大家都能离苦得乐。

子路说,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对得起良心就好,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礼法呢?子路也讲出一个譬喻:「南山有竹,斩而射之,入于皮革。」南山的剑竹,天生就很直,把它砍下来当作剑来射,能射穿皮革,南山的竹根本没有加以修饰,就能射穿皮革,为什么还要遵循礼法呢?孔子说,把南山竹的前端弄尖,尾巴加些羽毛,岂不是射得更深吗?这也就是说,如果心地善良,再加上持戒的礼法,及五根的摄受,则善的功能更能增长广大。子路听后觉得有道理,以后他也跟随孔子学习礼法。

子路后来做卫国一位士大夫的家臣,后来卫国发生政变,子路为了救士大夫的家族,被政变的军人砍倒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