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翁家难尝故乡味
参商一人被撂在书斋,父亲去了已是好一阵,才见他缓缓直起身子。
到底还是寻个由头治了他的“罪”。参商苦笑。
再早些时候,大房正屋南窗下,三奶奶陈氏携了嫁在浙直的三姑娘、嫁在南都的五姑娘前来探望主母,四人说得正热闹。五姑奶奶嫁得不远,夫家同文鹤颇有来往,倒是常见;三姑奶奶却十多年随夫婿山南海北,如今好容易定在浙直,才得趁吊丧来一趟。
“姑奶奶尝尝我这红糟可还吃得惯?原先我父亲最爱拿鸭信同这肫子下酒,奴在家吃惯了,如今毛病竟改不掉,自己也糟些儿。”周氏命丫头拿来自己糟的鸭货同掺了蜜的金华酒招待众人。
三姑娘拈一筷子尝了,一对水盈盈的凤眼弯起来,“果真滋味是好的,怨不得人说鲁菜味道好,倒比咱家另是一个味儿。我在京里也待了几年,都说京里海东人多,也没见做得这般好的。”说着又笑了。
五姑娘也夹些在口里,“嗯”一声也笑了。
“这会子屋里没人,你们尝尝这鸭信。我原是最爱这东西的,可恨这吃相实在不成样子,平日爷们儿跟前也不大愿意吃。”周氏说着揽了袖口给两位姑奶奶一人一只夹在碟儿里,也给陈氏夹一只,然后逐一将金华酒筛满举杯相敬。
正说着,川儿又端了一碟儿刚烤好的酥油皮儿蟹黄卷子上来。“姑奶奶再尝尝我这的饼儿,如今公蟹还差些,这是母蟹黄儿的馅子,已是掺了姜末的,尽管吃不妨事。”
陈氏拾起一个掩袖咬一个角儿,一会拉长声音“嗯”一声道:“从来这馅子只见人包包子,没想到做酥饼倒也有趣儿。”说着忽然记起,“上回奴给姐姐的那盒玫瑰饼姐姐吃着怎么着?”
川儿人在远处忽然咳嗽一声,绷起脸凶巴巴地盯着鹦哥儿,周氏心里“咯噔”一下,立刻臊红了脸,忙笑道:“我吃着极好,妹妹手巧,滋味不必说,饼儿模样也俊俏,我都有些舍不得吃。”
正说着,忽听对过次间“咯咯”作声,原来是鹦哥儿扇着翅膀正拿喙子敲自己食钟儿,川儿忙赶过去低声训它:“臭小肉,不许你作怪!”
陈氏举头望一回鹦哥儿不明就里,回头喜道:“原也不费事,姐姐若喜欢,改日我再做些送来。”
周氏含糊答应,五姑娘笑道:“原来嫂嫂日子这样舒坦,亏我还巴巴地替嫂嫂发愁,真是白操心!”
“正是呢!”三姑娘接道:“嫂嫂们一家子五六个妯娌,又亲香又热闹。不像我,自打出了这门,今儿顺天、明儿泉州,再没过过这样日子,三嫂嫂的饼儿多少年吃不上了。”说着低头酸了眼圈。
“你这便是傻话,谁嫁了人还能一直守着娘家?大嫂嫂又回过几趟海东了?”五姑娘赶着抢白三姑娘,“咱们是小姑子,从前嫂嫂守着咱们,是尽本分,嫂嫂心里说不得多惦记自家妹子呢。”说着自己也低了头。
“自古以来只你是懂事的!你家姑爷守在南都不挪窝,三哥哥三天两头来望你,你哪知道我的难处!”三姑娘说着更委屈了,话间已闻酸楚之音。
“好了好了,都是做娘的人了,还这样孩子气。我看你们同我亲妹子是一样的。便不说我,你三嫂嫂多疼你们,你们心里还没数?”周氏说着掏出帕子给三姑娘擦泪,“我知道你心里难受。我们考不中的自有不得志的憋屈,你家放了外班,三年一个地方,没根的风筝似的自也有你的苦楚。”
“我都明白。”周氏停了好一阵,又加这么一句。几人默默都红了眼睛。
半晌,五姑娘一笑,“三嫂嫂的饼儿都是梁溪的做法罢?”陈氏听得一怔,
“大嫂嫂的红糟也是海东的方子。”五姑娘仍是笑,“不怕你们笑话,我嫁得这样近,每年中秋还要厨子拿长洲的法子做一大炉甜肉月饼全家吃。”话到一半噎住,张了嘴许久说不出一个字,“他们南都不吃这个馅子。”
陈氏忽地一声抽噎拿帕子掩唇别过脸去,一屋子女人静悄悄红着眼再说不出一个字,夕阳红澄澄透过窗屉子撒在姑嫂几人的锦绣袄子上。
“这回来了就多住几天罢,你大哥也惦记你们呢。”周氏勉强笑道。
“大哥哥是惦记太久没训我们了罢?”三姑娘“噗嗤”一笑,“到今儿我还不敢一人见大哥哥呢。奴来时和我家那人说好了,几时见大哥哥,他必得一起,他是‘娇客’,奴比不上他哩。”
众人听得笑起来,陈氏拿指甲戳上三姑娘脑门,“小油嘴儿,哪天给人缝起来当哑巴卖了还不知道呢。”
“说起哑巴,”三姑娘正色道:“大哥哥怎的想起派二嫂嫂来着,这算怎么个主意?”
五姑娘本离得近些,赶着报告哨探来的情报:“你不知道,二嫂嫂只是应名儿,是六嫂嫂管着呢。”
“顾家的?”三姑娘听得张大了眼,“我说她在前头戴着珠冠来来往往,还只当是借她诰命的名头,竟连里头也是她?”
五姑娘摇头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