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二十二章 与众从容对,情如累卵危下

第二十二章 与众从容对,情如累卵危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弟关系友善,“文帝(司马昭)甚亲重之”;再比如中坚将军郭德、步兵校尉郭建都来自西平郭氏,与司马氏“频繁为婚”,见《明元皇后传》与《晋诸公赞》,兹不赘引。

(武陔)初封亭侯,5等建,改封薛县侯。文帝甚亲重之,数与诠论时人。--《晋书武陔传》

(郭)德及(郭)建俱为镇护将军,皆封列侯,并掌宿卫。--《魏书明元皇后传》

景、文2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晋诸公赞》

概而论之,在司马氏正式控制朝政之后,中护军1度超越中领军,成为中军主帅。至于护军下辖的诸营武官,则顺理成章地由司马氏集团的成员担任。

曹魏的中军制度起源,相对明朗,但变迁过程则被隐藏于诸列传的暗线之中。

不难看出,领军、护军的职务,其实最初源自曹操司空府中的差遣职事。

至于首任领军史涣、护军韩浩,1个是曹操的“客”,1个是夏侯惇的部曲,人身依附关系较强。

在领军、护军正式制度化之后,逐渐形成了中领军领营、中护军典选举的传统。不过这1约定俗成的制度,在曹叡死后发生了变化。

齐王正始年间(240-249),护军的权力开始扩张。之前蒋济担任护军时,还只是凭借“典选”的权力贪墨受贿。到了夏侯玄、司马师担任护军时,护军已经开始“总统诸将”。

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5百匹”。宣王与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1钱不足则不行。”--《魏略》

到了嘉平年间(249-254),护军已经超越领军,1跃而成中军主官。这1点在嘉平6年(254)请废齐王的奏疏中有明确体现。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蜀汉、东吴政权也出现了领军、护军职务。周瑜曾担任过中护军,向宠则担任过中领军。

(孙策)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吴书周瑜传》

(向)朗兄子(向)宠,先主时为牙门将……迁中领军。--《蜀书向朗传》

至于吴、蜀的领军、护军制度,究竟是源自曹魏还是源自东汉,则颇难定论。

前、后汉书中并不存在正式的领军、护军职务,这也是《宋书》称领军、护军“非汉官也”的原因所在。

蜀汉与曹魏相似,均以领军、护军为中军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过蜀汉的护军更接近东汉的将军府佐官,与曹魏护军“典武官选举”的情况略有不同。

蜀汉的中军3卿(光禄勋、卫尉、执金吾)与曹魏相似,均为荣衔,不再涉及禁军兵权。不过原属光禄勋的虎贲系统依然“统宿卫亲兵”,掌握宿卫殿中的职权。

至于东汉的北军5校,在曹魏隶属领军,在蜀汉则隶属不详。蜀汉的5校尉虽然有“领营”的权力,不过亦存在清贵冗散的性质。

不同于魏、蜀,东吴虽然存在“领军”职务,但它在中军之中似不占据重要地位。而“护军”与“都护”则是东吴中军的重要构成部分,地位胜于领军。

另外,东吴的“武卫”系统在中军之中地位不凡,常常能够看到武卫将军“兼领中外诸军事”1类的记载。可知东吴的武卫系统很可能自成体系,不像曹魏1般隶属于领军。

上文提过,曹魏的中领军下辖中垒、中坚、武卫3营与5校尉营,见黄惠贤《曹魏中军溯源》。

除此之外,东吴的禁卫系统内部,还存许多独特的机构,比如无难、解烦、绕帐、5营1类,它们的执掌各不相同。

东吴中军制度与魏、蜀唯1的相似之处,便是两汉以降的禁卫3卿(光禄勋、卫尉、执金吾)都已沦为荣衔,虽然仍设有类似职务,但它们已不再执掌禁卫兵权。

归根结底,这与云某之前提过的授兵制息息相关。

明日起,云某努力做到白天更1章,子时2刻(11点半前后)更1章,直至本月底。

月底云某1般会极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