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要找老师
官府盖官学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崇州。
知道官府特意为平头百姓的孩子建了一个官学,很多参与官学建设的劳工,别说官府这回给的工钱比以前低一点了。
这都不是事儿。
他们甚至愿意免费干活,活也做格外细致,效率还极高。
还有些没报上名的百姓,地里的活做完,也会自发的到官学工地这边来,或是帮忙搬个石头,或是运车沙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不仅如此,还有接了官府大批桌椅板凳,床柜书桌等器具订单的商家,也一致决定推了旁的单子,专心将官府的单子迅速又尽可能完美的做好。
这就使得官学的建设速度,远远超出顾清明等人的预计。
不过十来天的功夫,都已经盖出好几间教室宿舍什么的了。
被百姓超大的效率撵着,顾清明不得不考虑起另一个问题:老师在哪里。
云竹跟他面对面坐着,手里拿着崇州有功名的读书人的册子,提出一个不那么靠谱的建议。
“实在不行,就你和王同知齐通判他们上阵吧,一人轮一天,府衙里那么多人呢,应该顶得住,实在不行还有底下的县衙,支个教啥的哈哈哈。”
话说完,脑门就挨了顾清明一下,“竟说些胡话。”
崇州是缺人没错,但至于缺那么狠……
还真至于。
顾清明头疼的看着册子,大恨前头的崇州知州是吃干饭的,人才怎么能这么贫瘠呢?
童生的人数还是三位数的,可再往上的秀才就是两位数了,还得去掉一些年纪不合适的。
云竹提醒,“还有搬家到旁地方的,就从前崇州那样子,可留不住人。”
毕竟崇州的学风极为浅淡,想开个书院教书都不一定能收到几个学生,那先生也是要吃饭的嘛……
有点资本,可不得麻溜的收拾东西赶紧跑路。
顾清明,“……”
提醒的很好,不要再提醒了。
夫妻两个你来我往的说了两句,气氛还算轻松。
主要刚开始他们是从整个崇州的角度上考虑的,那学子有多少,又得配多少先生?再看册子上就那么点人,人家还不一定愿意接受聘请。
这种情况当然叫人恼火了。
可两人开了几句玩笑,放松下来后,不知谁先说了句,这头一期的官方还不知道能收多少人。
这才反应过来,压根不必找很多先生。
先寻到几个顶上,叫官学顺利开学就行,之后再慢慢找。
于是顾清明叫人贴了告示,为官学聘请教师,条件如下……有意者联系。
上头的待遇十分优厚,还是有不少符合条件的人来应聘的。
这些应聘者要进行笔试面试,两关都合格者要进行一个岗前培训,流程十分的严格。
如此,杂学那边的官学的老师有了,还剩下科举那边的官学。
这边对老师的学历水平要求就比较高了,普通小孩子还能让童生给启蒙什么的。
但学生是童生,起码得要秀才来教吧?而学生是秀才,老师要不是个举人往上的水平,怕也没自信出现在讲台上。
先生的水平,将会直接关系到官学的将来,可谓是至关重要。
为官学的口碑着想,还是得找几个招牌啊。
顾清明发愁这事的时候,王同知给他出了个主意。
“清明啊,你说咱们崇州,最出名的先生是谁?”
顾清明先是一愣,随后道:“自然是李先生,他极会教书。”
馒头每每提起李先生来,满口都是夸赞,且学的也扎实。
王同知抚了抚胡子,“没错,所以啊,这教书的事就交给会教书的人去做,清明,你说是不是?”
虽说是栽得梧桐树,自能引得凤凰来。
但他们这不是着急么?没那个时间去引凤凰,那就只能逮一个凤凰,叫他去引同伴了。
顾清明若有所思。
隔天,顾清明、王同知与齐通判一起登了李家的门,请李先生为崇州读书人考虑,伸个援手。
崇州三大佬齐聚,声情并茂的谈论崇州将来,李先生如何能不动容?
只是他自觉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万一有啥不对,可就把半辈子的名声砸里头了。
“如今只窝在家里教几个童子罢了,再往上的实在怕误人子弟。”
王同知倒了杯茶水给他,捧道:“李先生这话属实太谦虚了,当年您能教出进士,如今十几年过去,只怕功力更深,教小童子实在屈才了。”
“老王说的对,李先生太过谦了,若是你愿意出山,我看咱们连那什么招生广告都不必做,自有读书人打破头,只为进官学呢。”
“……”
这李先生啊,啥都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