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夫妻商量
王老大是真心实意的觉得这个啥都教的官学好。
当年他爷奶还在时,他身为长子长孙,极得他爷奶的喜爱。
偏爱一个孩子,就想给他谋算将来。
于农家而言,往后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有一技之长,不用在地里刨食。
他爷爷想了七天,准备将他送到镇上的木匠那里当学徒。
木匠这一行,有“三年零一节”的说法。
所谓“三年零一节”就是说,想要出师,起码得花三年多的时间,这三年里,他是木匠的学徒,也是木匠的劳力。
你得给师傅家交学费,还得给师傅家干活,这才能学到点手艺,而具体能学多少,就得看你的悟性、师傅的大方度,以及你会不会偷师。
总之,拜师学艺不容易。
但也比背朝黄土面朝天来的强,王老大年纪不算大,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问题是他明白,旁人也明白。
当时他们跟爷奶还有两个叔叔住在一起,两个叔叔膝下各有儿子。
对于只培养大哥的儿子,两个叔叔表现的极不情愿。
总之,最后王老大没去成。
后来爷奶过世,爹和叔叔们分家,他年纪也大了,渐渐歇了这个心思,跟着他爹一起种地。
再后来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过到今天。
本来王老大早就忘了这事,今儿忽然听翠芬提起学堂,才想起这么一桩陈年旧事。
说起木匠来,他的声音里带着些怅惘。
他说:“木匠是个好活,比在家里种地强。”
不过转而又想,今时不同往日,从前木匠学好,现在进厂更好。
跟着木匠学手艺还得将人当爹一样伺候三年,任凭打骂呢,进厂不一样,厂里虽然也有师傅,但是处处有规章制度,是绝不允许打骂人的。
于是他改口,“这个学堂好,到里头识几个字,不拘学点什么,出来都能找着活干。”
翠芬跟着说:“谁说不是呢,反正我是预备叫儿子去学的,这么些年咱手里多少攒了几个子,实在不行,我回娘家借去。”
这就要说到她婆婆和男人的好处了。
在村里,一般爹娘在无私产,凭着小夫妻两个在外头赚了多少,到家里都是要上交公中的。
要花用时,就得问婆婆要,这也是婆婆辖制媳妇的一种手段。
但王老太不一样,她吃过这个苦,觉得不必在这个上头跟儿媳争长短。
任凭谁在外头苦了十天半个月的,终于赚了点银子,这时候你给他全拿走,他心里能没有点想法?
王老太想的很清楚,倒也不是不要,只是会给他们留三分。
叫他们偷嘴吃点好的也成,给孩子买块糖、扯块布也好,反正她是半句不多嘴。
凭着这点,甭管王老太性子怎么扭,俩儿媳妇乐意都让着她。
至于她男人那就更好,知道疼人,又能干,地里不忙时总会想法子找点短工,赚的钱拿回来除了上交公中的都给她存着。
后头翠芬又进了工厂,手里捏了月钱。
是以大房夫妻是真有底气把儿子送去读书的。
王老大就问,“我觉得这官学处处都好,娘也不是那等看不到日后的人,咋就跟你因着这事怄了气呢?”
“嗨,别提了。”翠芬郁闷,“娘她压根就没听我把话说话,她指定以为我想叫咱儿子考科举呢!”
王老大沉默,这事吧,他娘还真干的出来。
不过他娘也是自信,就他那儿子,不是他瞧不起他。
论体格身板,那是挺棒,但论脑子,还没老二家的丫头活呢,识几个字顶天了,还读书科举。
真是……
王老大揽住媳妇的肩膀,安抚她,“没事没事,娘她就那脾气,回头我跟她解释,说开了就好了。”
翠芬哼哼一句,“我要事事跟娘怄气,早怄死了。”
王老大赔笑,“是是,我媳妇贤惠大肚,人说那什么大肚里能撑船!”
“什么乱七八糟的。”翠芬拍他一下,人躺了下去,“睡吧,明儿还得早起干活呢。”
王老大见她媳妇真没事,不再说话,跟着躺了下去。
没一会,屋里就只剩下绵长的呼吸声以及时不时的鼾声了。
他们俩睡熟了,二房夫妻俩还没睡,他们也在说官学的事。
“……这事厂里好些人都知道了,估摸着再过两天咱村里就能传遍。”
王老二感慨,“这是天大的好事,也是上头的官老爷们体恤咱们。唉,媳妇你说要是知州大人早来十几年多好?我也想上官学里学个手艺。”
当年家里穷,他爷奶疼大哥,想着送大哥会学木匠手艺。
虽说没学成吧,但到底努力了一下子,他这个老二,却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