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门寒门
东阳路180号,刚好坐落在东阳路中央,门口车水马龙,四四方方的院内绿树成荫,芳草漫漫。这是一座四层现代化小楼,能容纳百余人办公。东海市司法局六个金光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东海市司法局人员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五十岁往上的多是当年分配来的大学生,能分到市直行政部门的,家里怎么也得有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四十来岁的大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这些人不少通过这条路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命运;还有二十来个合同工,五个工勤编,这些人看着平淡无奇,干的工作也往往都是些边角料的活儿,其实大多都是市里一把手家里的官太太、大姑子、小舅子,平日串串门,聊聊天,关键时刻谁也不敢得罪。
院里比较有名的富二代官二代多是大有来路,如果你看到一位又高又帅,约莫三十来岁的精神小伙,带着金丝边眼镜,斜挎着爱马仕包,从一辆蓝色保时捷跑车上下来,那他一定就是财务科科长宋威鸿了,家里是某知名品牌在本市代理商,他爹每次吃饭给他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机关里累吧,苦吧,压力大吧?你要实在受不了就回家继承家族产业吧,为咱这个家族兴旺当牛做马一回,省的我还得给你生活费”。
如果你看到有位常年穿着中山装和黑皮鞋,扎着爱马仕皮带,身形消瘦,公文包不离手的短头发男子,从一辆黑色奥迪A8上走下来,那他就是组织科科长傅习诚,人前大家都恭维他年少有为,背后谁都知道他家老爷子是政协主席,姑父是副市长,老丈人是本市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这孩子据说十岁就开始读《人民日报》,十二岁就开始研究《参考消息》,14岁就开始给《半月谈》投稿。
要是哪天你碰巧看到一辆车龄十几年的红色宝来车开进东阳路180号,里面走下一名女子,看着像三十出头,个子不高,脸型方中带圆,直短发抵肩,浓眉大眼,背着个帆布袋子,脚踏一双运动鞋急急火火的跑进办公大楼,那就一定是李雪末。
李雪末,本是一名穷二代,原名李雪,十二岁时因为觉得名字太土,哭了两天两夜,她爹不得不去派出所改给她了名字,所以她现在的名字是李雪末。
她现在还是一名穷二代。
李雪末父母靠土里刨食过日子,辛辛苦苦把她一个丫头供到读完大学。毕业时她爹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大学供你读完我们尽力了,以后的路爹娘帮不上,得靠自己了。”说来也是自己争气,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毕业的第三年考到了东海市司法局,这事虽然在城市里像一粒尘,一缕烟微不足道,但是在生她养她的那个小村子,被人们传成了传奇。
村里流传最广的版本就是,“听说老李家那闺女,一分钱没花,一个关系没找,不靠亲爹也不靠干爹,愣是端上了铁饭碗,进了市里当了大官,管着好几百口子人。”
其实李雪末只是基层科这种边缘科室的副科长,科里一共就仨人,科长李永华还极其倚重临时工肖勇,雪末主拿的材料,李永华稍作修改就报给分管局长,局长审阅,要是哪回领导说这个材料起草的标准很高,李永华就说这个材料是他熬夜赶出来的。要是哪回领导说材料不合格,李永华必定会说这个材料是雪末负责的。
对于这种事情雪末已经见怪不怪,她唯一的一回报复是扔了两只带血的鸽子到李永华院子里,本来想恶心恶心他,结果第二天李永华就在办公室吹嘘说,有人晚上给他送礼,偷偷放了两只鸽子在他家院子里,一家人炖炖吃了。
听到这话雪末又恨又悔又气。
雪末仍然记得到东阳路180号报到那天阳光明媚,院子里都是鸟语和花香。
其实那一刻距离现在已经十年了,岁月早已磨平了李雪末的韧性和棱角。
李雪末拖到三十岁时和同样的一名穷二代章驰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名唤章扬。
这已经是李雪末来到东海市司法局的第十个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