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佛遗教经 > 第5章 第5集《佛遗教经》

第5章 第5集《佛遗教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经典,「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时大乘经典会鼓励自己往前走。所以调心之法,要在中庸之道,太沉闷时需要鼓励,太放逸时要调伏摄受,这是调心的方便之道。看下一段:

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

前面一段说明心识的差别相貌,这一段是说明放纵心识的过失。分成两科,先说明过失相,再说明对治方法。过失相中又分成两小段,第一小段先说明过失所召感的异熟果。「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有一个人「手执蜜器」,这个手是指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攀缘「蜜器」,蜜器是指安乐果报,第六意识执取安乐果报,在安乐果报中「动转轻躁」,到处的执取攀缘,这时第六意识只见蜜器而未见前面的深坑。

依唯识角度,我们的生命有两种作用:(一)受用果报。(二)造作因地。所以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点都是在受用果报,又同时造作业力。生命的这两种相貌,菩萨与凡夫的重点不同,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颠倒众生不在乎自己造了什么业力,他所在乎的是现前果报的快乐。所以他不允许今生果报有痛苦出现,如果有人障碍他的安乐,他宁可造罪业以排除痛苦,这是本经所说的:「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凡夫众生只见现前安乐,不惜造作罪业召感来生痛苦。

菩萨则不同,「菩萨畏因」,菩萨了知今生果报的痛苦跟快乐,皆过去业力所召感,是剎那剎那变化无常,总会过去的,重点在于面对果报时,自己又创造了什么业力,这才是重点。因业力会影响来生的果报,所以菩萨不在乎现前一时的快乐或痛苦,他所追求的是来生的究竟安乐。因此这里的经文说明,放纵心识有召感异熟果的功能。

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前面说明异熟果,这个地方说明等流果。如果放纵第六意识,就犹如狂暴的象没有铁钩来制伏;又如猿猴爬到树上,一下子腾跃,一下子踔踯停止,很难管制牠。所以西藏的上师说,放纵一千次的欲望,比不上调伏一次的欲望。因为若放纵欲望,犹如猴子到树上,你再也无法控制牠。这该怎么办呢?

「当急挫之,无令放逸。」我们对内心的烦恼,应该当下消灭,若不当下消灭,首先它会召感当来痛苦的三涂果报;其次,它又增长烦恼的势力。所以对内心的烦恼,应在当下生起时,赶快加以消灭。以上说明放纵心识的过失。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