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 第九十七章 总结

第九十七章 总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叔对我颇为照顾,一会儿“小徐,拿把扎丝。”,一会儿“小徐,提桶水去。”,平时总爱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处事儿相对还算公平,等管琥来招演员,我举手试镜的时候,刘叔却又朝着我的屁股来了一脚。

他总让我干杂活,是担心我刚下学,力气没长成,怕累着了,不让我面试,大概是怕被人骗了。

刘叔是个热心的、没见过太大世面、有缺点但也不乏其优点的朴实农民。

他是我见过的所有人当中,最像李大本事的一个。

第二个人,是院长张合平。

从他身上,几乎看不出丁点人艺院长的威风,他走路的步伐不快,慢慢悠悠的,说话也从不着急,对谁,都顶和蔼,总是笑着,可是却又不失院长的权威。

初时我挺好奇,直到把他跟濮存晰对比之后,才彻底明白了到底怎么回事。

濮院虽然也是领导,可是他的喜怒哀乐总是不加掩饰地表现在脸上,就像他不太喜欢李光复话多、爱吹牛皮的毛病,平时对他也总爱搭不理,这点和张合平截然不同,从张合平的外在表现当中,很难判断出他对某些人的具体态度。

张合平的身上也有李大本事的一部分特征。

刘叔身上的一部分特征和张合平身上一部分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就是李大本事。

焦老先生曾说,要想生活于角色,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

焦老先生还曾说,要想创造形象,首先得有心象。

想来其他的艺术,规律也是大抵如此。

二、剧本围读......

写下这四个字之后,徐容停了笔,因为他想总结的不是围读的种种,而是围读期间的一些感悟。

沉吟了十来秒钟之后,他拿笔直接将“二、剧本围读”五个字划去,另起一行,缓缓写道:

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在考虑如何处理赛貂蝉的死亡的戏份时,我设计过不下于十种表现方式,大哭、大笑、失魂落魄,诸如此类等等。

可是最终又都给一一否定。

从李大本事的角度出发,他是队伍的核心、灵魂,他有他的责任和担当,所以他不能沉浸于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也许会很痛苦,但是绝不至于毫无保留的展示给所有人我的痛苦。

而且其中涉及到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这点将在第三点进行论述。

后来,在读剧本期间,我想起一件往事。

是关于四十九年前,《茶馆》第二次上演之前,焦先生排茶馆的“三个老头撒纸钱”的一些琐碎。

焦先生在排练期间提了一个提议,让于老师三人不再按部就班地排,而是让他们随意选一个当下觉得不别扭的姿势,直接把台词说给观众,于是,那句“改良啊,改良,我一辈子都没忘了改良”,就变成了背对观众面朝天的王利发式的抒情。

当时于老师身边正好有一条凳子,他就直接背对着观众席说了。

可惜因为时代原因,焦先生并没有详细阐述他那么指导的意图,后来因为种种时代的原因,也就没了机会,于老师、郑老爷子、蓝老爷子的不了解,也间接导致我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当然,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三位老先生虽然艺术造诣高超,但是探究的精神上,还是有所不足,给后人挖了坑,却不埋,属实有点不太道德。

思路客

但这并不妨碍我使用这种手段去演艺李大本事在赛貂蝉死后的心境。

一般而言,一个戏的高潮,总要建立在尖锐的矛盾上,但《茶馆》的这个高潮很特别,没有常见的那种激烈或者热闹。

只余下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三个老头子那么一段冷清的戏,在他们中间,偏偏还没有任何矛盾,而且王利发已经决心自尽(写到这,我忽又想起了一段于老师在《茶馆》当中极为经典的即兴,这点将在第四点进行说明),常四爷想的更周到,连死后的纸钱都给自己预备好了,只有秦二爷稍微积极些,但也不过是口述一篇遗嘱。

总之,他们都是想死了,这样一场冷清的戏,如何担得起高潮的称谓?

怎么把剧本赋予的内涵更有力地表达出来呢?怎么做才能使冷清种爆发出巨量的炽热,在表面的单调下如何挖掘它丰富的色彩?

我想我遇到的,和焦先生当初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

从我现有的认知大胆推测,焦先生的本意也许是让三人把心里话倒出来,倒出来,是不需要交流的,也是他们当时最大的痛快,至于是否有人在听,就不是他们所在意的。

所谓的交流,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形式,谁也不能规定必须是眼睛对着眼睛的一问一答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