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宋徽宗时期。
赵佶一脸反感地摇头:“好好的小娘子去舞刀弄枪,到时候手脚粗糙,哪里还有女人的样子。”
蔡京对此没啥看法,不过他惯会体察上意,闻言道:“此乃无能之君造成的,而我大宋,在陛下这般英明神武的君王治下,天下小娘子哪里用得着舞刀弄枪。”
他这话一说完,左右臣子都忙不迭称赞陛下英明,国家安宁。
赵佶被一通马屁拍得心情舒畅,得意地抚须道:“可惜了荀灌一个官家小娘子,刀光血影,好生可怜。”一脸怜香惜玉的模样。
……
隋朝末年。
李秀宁正在收拾行装,注意力放了一半在天幕上,看见荀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刻苦,不由想起了少时,自己也是这般努力,可惜嫁人之后便少有用武之地。
荀灌娘十三岁英勇救父传为美谈,如今看来更名留青史,李秀宁把目光转向挂在墙上的刀,她上前将刀取下,轻轻抽出刀刃,一抹寒意袭来。
李秀宁微微一笑,如今机会也摆在了她的面前,她亦当不负所学,望得青史寄名。
……
【“建兴三年,荀灌随父亲驻守宛城,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宛城离洛阳300多里,位于伏牛山南麓,既有平原之美壤,又有江河之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再加上又产铁,自古以来就是逐鹿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宛城亦是名人辈出,一代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光武帝刘秀等都出自这里,而在精彩绝伦的三国里,宛城也不是没有姓名的小地方。曹老板就是在这里痛失爱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虽然宛城之战规模不算大,未能改变北方之局势,但对于曹魏政权而言,影响却极深。因为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是曹操重点培养的继承人。要是曹昂没死,后续曹魏也不会因为夺嫡空耗实力,当然,宛城此战的锅大半得曹老板自己背,这里我们就不再具体说了,大家看过三国演义的,给亲爱的曹老板一点面子。”
“我们只要知道,宛城在当时地理位置险要,经常有人在这里打打杀杀就行了,而宛城亦是荀灌名留青史之地。”】
曹操:……
曹操拉着荀彧的手还没放开,就听到诛心言论,脸一下就僵了,宛城可以说是他的逆鳞,子脩是他长子,本就寄予厚望,在宛城更是为了保护他而战死,而爱将典韦之死亦乃平生恨事。他一生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却从不言悔,唯宛城之战让他悔不当初,现在又听到夺嫡之事,心里更为复杂难言。
按天幕所言,他最后的继承人是子恒,必是子恒不能服众,才有夺嫡之乱,不过天幕既已严明子恒当继,父子两代还算明君,恐怕今后依附者更多,实力也会大增,既如此自己也应下定决心,省得夺嫡白耗实力。
荀彧眼见主公神情变换,不由出声:“主公,往事不可追,不如且待来日。”
曹操闻言心里一宽,不由大笑,是啊,有天幕预言我曹家得天下,还能提前解决掉司马家之事,去除隐患,岂非天命在我,不过,“为何后世人称我为曹老板?这是何意?”他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了。
天幕自然不会回答他,他身旁的谋臣爱将也面面相觑,当下也没有听过这个称呼,他们也有些困惑。贾诩不说话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刚才天幕又提到宛城一战,虽然他知道以曹操心胸不会翻脸无情,但毕竟他死了长子爱将,作为一个搞三搞四还能善终的优秀谋士,这时候还是该体贴一下。
其他人不说话,郭嘉作为曹操贴心的臣子,笑着道:“虽不解其意,但闻天幕口吻倒不像是蔑称。”
……
【“晋朝当时有一名大将名为杜曾,本是新野王司马歆帐下的南蛮司马,《资治通鉴》里评价其曾勇冠三军,能被甲游于水中,总之,是一名猛将。由于晋朝中央势弱对武将控制力较弱,再加上身处乱世,手里有兵的武将不免容易搞事,而宛城,这个地理位置险要的兵家重镇,既能被曹老板看上,自然也能被其他人看中,无独有偶,杜曾也看中了宛城,企图占据宛城发展势力,以图称雄割据。”
“但是驻守宛城的荀崧肯定不能同意,因此杜曾侦查了很久,发现宛城兵力薄弱粮食也存储不多,最佳之策莫过于久困长围以逸待劳,迫使荀崧主动出降。于是杜曾派兵切断了宛城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并派遣精锐部队出其不意的围住了宛城。”
“不得不说,此计简单却着实有效,宛城士兵还不到一千,又恰逢宛城青黄不接之时,粮食所剩不多,难以坚守,一旦城破,以当代乱军的素质来说,城内百姓多半难逃敌手,情况已然十分危机,荀崧召集宛城官吏,齐聚大堂,商讨应敌之计。”】
大堂内。
荀崧端坐上方,其余官吏坐在下首,个个愁眉苦脸垂头丧气。
荀崧提起精神,询问属官:“城中的粮食还够吃几日?”
“勉强还能坚持一月。”属官答道。
闻言,其他官吏人心惶惶,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