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可惜,最初的美好,抵不过世事变化,荀彧是个忠于汉室、想要天下安定的理想主义者,而最初曹老板起兵的时候,也只是想力挽狂澜,挽救濒临灭亡的汉室江山,救民于水火。因此早前他俩一拍即合,荀彧认定曹操是能使天下安定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曹老板不愧那句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平定了北方。本来是件好事,两人多年辛苦有了成果,但是随着曹老板威望越高,实力无限扩大,自然而然,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异心。”
“可对于荀彧来说,他是希望曹操能做周文王的。”
“于是,从志同道合到互不理解。”
曹操委屈:文若不理解我!这北方本就是我平定的,皇帝也全靠我保护,为何做不得皇帝?就因为我不姓刘吗?都走到了这一步,我若后退,我怎么办?我曹家怎么办?我的手下怎么办?
荀彧伤心:主公变了!我们不是说好了要匡扶汉室吗?更天下未一统,便想代汉,天下只会反抗者云集!
“简而言之,这对君臣遗憾be了!”
“而现在想来,我们小荀灌的聪慧冷静、勇敢果毅未必不是集曹荀两家优点,也算是给这对be君臣披上了最后一丝温情的色彩。”】
唐朝。
“邀名罢了!”杜牧抬头看着天幕摇头,不屑地说,“荀文若为曹操出谋划策,致汉室被篡,难道没料到会有这一天?都走到最后一步,却自杀邀名于汉室,小人也。”
……
宋朝。
少年苏轼和弟弟站在窗前,看着天幕说到曹操荀彧。
苏轼皱眉,惋惜地道:“我倒觉得荀文若辅佐曹操不是奔着造反,而是教曹操怎么去一统天下,等统一之后,神器自至。”
“不错,荀文若之于曹操,正如高帝之子房也。”苏澈亦点头道,“荀文若倾其心力辅佐曹操,以他之才难道看不穿后事吗?曹操若能平定中原,天下人又岂会不归曹,未能建一统之功业而加九锡,落人话柄罢了。事实亦如此,称魏公之后,曹操内忧外患,再无平定天下之机,直到曹丕才行禅代之事。”
“可惜曹操志在速得,未解荀文若真意,反致君臣反目。”
……
【“荀灌生于西晋太安二年,作为其父荀崧年过不惑才得的小女儿,自然十分宠爱,更不用说这个女儿还聪明可爱。”
“从小荀灌就表现出与其他女孩不同的性格。”
天幕上出现一中年男子在指点一少年练武,两人容貌相似,一看就能看出是父子,正是荀崧和其子荀蕤。
两人说着话,画面拉远,却见他们身后一个小小的身影趴在门上,揣着小手盯着这边,苹果般圆润可爱的脸蛋上满是专注认真。
荀蕤先发现了小女童,跑过去一把把她抱了起来,嘴里念着:“灌娘,你怎么来啦?”
荀灌被兄长抱在怀里,抹了抹他额角的汗水。
荀崧抚须笑看一对儿女。
荀灌拍拍兄长的胳膊,示意把她放下来,站稳之后,大声对父亲说:“阿父,孩儿也要习武练抢!”
荀崧一怔。
荀蕤听见好笑,道:“哪有女郎习武?”
“为什么不能?谁说不能啦?”荀灌皱起小眉头,不高兴地反问。
“练武可是很苦的,酷暑寒冬都要早起,还会经常受伤,受伤可是很疼的!”荀蕤吓唬道。
“我才不怕呢!”荀灌大声回应。
荀崧不动声色看了儿子一样,低头温和地问:“灌娘为何想要习武?”
“孩儿喜欢!而且孩儿想保护阿母,也保护阿父!”荀灌认真地说。
荀崧笑了笑,道:“有阿父和你阿兄保护不好吗?”
“可是,万一你们不在身边怎么办?”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自八王之乱以来,时局糜烂,各地都是乱军,百姓亦是颠沛流离,荀崧身为一方长官,心里亦常怀忧虑。
“让灌娘学吧,如今乱世,你我又能陪到她何时。”说话的是来寻女儿的荀母。
荀崧心里一悸,也点头应允了。
“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荀灌少时便开始读书习武,她与府中卫士一起操练武艺,坚韧和刻苦的精神博得了卫士们的赞许,府中人都很敬佩这位长官千金习武劲头和进步之快。”
“我个人认为,荀灌能有别于寻常闺阁千金去习武,除了父母宠爱开明外,跟当时残酷的生存环境又极大的关系。”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她生活的朝代,晋朝。”
“晋朝,华夏人不怎么爱提到,在大家心里也没什么存在感,究其原因,可以用八个字来回答——生于不义,死于不耻。”
“晋朝分为东西晋,两晋155年国祚,共传十五帝,可巧了不是,十五个皇帝连一个称得上有作为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