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朔州市(9)
4平鲁烈士陵园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陵园路北,是一处庄严肃穆、充满敬意的历史纪念场所。陵园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是为了纪念、陈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以及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众多平鲁籍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走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孔拱形大门,庄严肃穆,门匾上镌刻着“浩气长存,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彰显了烈士们的英勇与不朽精神。穿过大门,是一片宽敞的广场,广场两侧建有烈士纪念室,分别陈列着李林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遗物,以及其他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珍贵资料。这些纪念室不仅是对烈士们的敬仰和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示。
广场向北,是革命烈士纪念塔碑,高耸入云,矗立于正中央。碑身正面雕刻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碑阴则刻着“死难烈士万岁”和纪念碑文。整个塔碑庄严肃穆,充满了对烈士们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在陵园中,还矗立着李林烈士的塑像,英姿飒爽,再现了她当年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光辉形象。塑像后的砖券墓穴中,安放着李林烈士和其他烈士的忠骨,这里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
此外,平鲁烈士陵园还注重绿化和美化工作,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优美。这里不仅是人们凭吊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也是人们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总之,平鲁烈士陵园是一处充满敬意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文化场所。它不仅是对烈士们的敬仰和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示。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有时间的可以给点一下免费的为爱发电吗,感谢各位!)
5平鲁区败虎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境内,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堡之一。这座古堡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败虎堡原名败胡堡,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当时采用土筑的方式建造。到了隆庆六年(1572年),为了进一步加固防御,堡墙又进行了砖包处理。堡城周长“周一里零一百八十步”,高度达到“高三丈六尺”,规模宏大,显示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座古堡在明朝时期是抵御蒙古军队入侵的重要防线。由于地理位置险要,败虎堡成为了战略上极其重要的冲险之地。在明朝嘉靖年间,蒙古零骑不时入掠,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败虎堡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入侵,保障了边境的安全。
除了军事价值外,败虎堡还见证了明朝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在败虎堡投明,这一事件直接促成了后来的“隆庆议和”,使得长城沿线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和平状态。可以说,败虎堡在明朝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如今,虽然败虎堡的砖包已被拆走,仅存夯土残墙,但它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这座古堡不仅是平鲁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热门景点。站在败虎堡的残墙之上,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
此外,败虎堡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葱茏,与古堡的沧桑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游客在参观古堡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总之,平鲁区败虎堡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古堡。它不仅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设施,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来平鲁区败虎堡一探究竟,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6平鲁区大河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5c,这里西距长城仅1公里,是平鲁边塞的冲要之地。大河堡不仅边墙、边堡、边口、边村与漴漴流水相映成趣,更因其作为明朝古堡遗址而享有“塞外商栈”的美誉。
大河堡原名大水口堡,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堡之一。堡墙采用砖包结构,周长“周一里六分七步”,高度达到“高三丈五尺”,并且只设有东门,门上原本还建有门楼。如今,大河堡仍居山坡之上,四面黄土夯筑的残墙尚存,尽管砖石几乎被拆光,但它依然屹立不倒,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在大河堡内,尚存一方庙碑,碑文尚可辨认出“大同平鲁路”、“大水口堡”等字样,这是大河堡历史的重要见证。此外,还有一块石匾,上面阴刻楷书“汤永固”三个大字,据说原嵌在关门额上,如今已成为大河堡的又一标志性物件。
值得一提的是,大河堡还是电影《驴得水》的拍摄地,这部影片的成功也让更多人对大河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大河堡不仅具有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