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维也纳大剧院
前方乘大巴去的地方,就是耳熟能详的“维也纳”。
从ck小镇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是四十分钟的车程。
到了维也纳,自然而然想到了“世界音乐之都”。
到这里来,就是来追寻,那些给音乐掀起巨大波浪的人的足迹。“约翰 施特劳”,“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他拉小提琴造型的金色雕像,尤为著名。
顺势参观奥地利国会大厦。它就是奥地利的象征之一,是他们的行政大楼,叫做国民议会,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只是在外面参观。
这国会大厦,也就相当于中国清朝时期的紫禁城。当然,比紫禁城小得没有比例了。
他们的国会大厦,也就是一栋大楼。而紫禁城,几天都看不完。
人家只是政府办公大楼,专用来上班,开重大的国事议会,而紫禁城是皇帝办公又拖家带口居住的地方。自然没有可比性。
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两大博物馆,不对外开放,但是,两建筑之间的大广场,值得一逛的。
说这广场大吧,也就学校里的操场那么大。几个篮球场合起来那么大。
这一天的行程安排,时间是恰到好处。既然到了维也纳,不去他的歌剧院看一场世界级的演出,那真是白来一趟了。
赵一飞白天在大巴车行驶的路上,就开始在手机上购买剧场当天晚上的门票了。
进剧场观看演出,旅游公司没有包含在内,如果要去看演出,可以当天自己在手机上操作购买剧场入场门票。
组团的成员中,十之八九都买了演出门票。
自己不会在手机上操作的,找阿威。让阿威帮大家购买,也是十拿九稳的事。
维也纳大剧院,享誉全世界。来都来了,不进去看一场世界级的演出,还算来过维也纳吗。
剧院的入场票,肯定是梯形票价,座位所处的位置不同,观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不过呢,人家的演出,国人并不怎么懂。也就凑个热闹,亲临现场感受一回,到场体验一把而已。
时间是当地时间晚上的八点,准时到达这个剧场大楼,门口外,人头攒动,准备入场的观众,汇聚在门口处,偌大个一楼进入口大厅,也是聚满了人。
林巧迪紧跟着儿子一飞。这场合,可不能走散了。
母子二人,通过了验票后,随人就上楼梯。整个楼梯全是人。慢慢的,来到二楼处,座位上,大多数人都坐好了。一飞拿着票都不知道怎么找位置了。
服务员主动要过一飞手里的两张票,在空位置上查看,嗯,就是这里了。
终于落座,心也安了。
这是二楼偏中间的位置,整个剧院,尽收眼底。这是一个可容纳一千七百四十四个座位和三百个站票的演出剧院。
好一个座无虚席,没有空着的位置。
从里面看,剧院是一个正长方型的房子,一楼的座位,属于最佳位置。从二楼往下看,还有观众在寻找座位。
二楼的两侧,有人型雕塑,给剧院增加了艺术效果。
整个大厅,以金黄色为主,所以又叫做“金色大厅”。灯光设计得非常柔和,既能够看清整个剧场,又不刺眼睛。
离演出还有几分钟,空空的演出台上,出现了四个人,一看就是执勤的工作人员。
若末几分钟,演出人员终于出来了,各自入座在已经摆好乐器的位置上坐下来。
指挥家还没有出来,观众席已经全部安静下来了。
这时,一个穿着红色风衣的人,好像是一个女性,从侧门往演出台走来。
红色风衣一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大厅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的热情度非常之高,这掌声就是热情的最好诠释。
欧洲这边,因为地广人稀的原因,不是在特殊的地方,根本就聚不起人气,所以,欧洲人没有什么可娱乐的。
除了来歌剧院看演出外,看不到有什么可热闹的事情了。所以,欧洲人的家庭观念非常强。一切以家庭为主。
在国内,乡村有庙会,灯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人山人海的模式。
大城市更不用说,灯红酒绿的,可娱乐的事情多得去了,什么文艺汇演,各种地方戏曲的演出,杂技表演等。
现在又有了相声,小品,唱歌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汇演。
在欧洲,也就歌剧院的演出,唯一的一个娱乐形式,所以,歌剧院也成为了至高无上的一种艺术形式,与雕塑。美术一样。成为艺术的组成部分。
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一个“迈克杰克逊”,疯狂了所有人。
他们没有其它的娱乐享受,出了一个“迈克杰克逊”,大众不疯狂才怪。
自然而然,当红衣女拿着指挥棒走出来的那一瞬间,整个演出大厅,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