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萧家出殡
萧家在几天以后马上就向朝廷报丧,弹劾萧世南的那几名御史,都被皇帝给调走去专门编撰典籍,要知道御史虽然说官职并不算太高。
不过因为拥有风闻言事的权力,因此不少官员都要买账的,虽然清贫,但是能够在这个岗位上获得不少的名声,现在被调去编撰典籍,从表面上看像是升迁,实际上更像是放逐。
现在箫世南病重去世,他们弹劾的内容自然也就是站不住脚了,再加上萧扬一系的官员,对于这些御史也是猛烈的抨击,这让朝堂上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瞬时就被打落尘埃。
在出殡当日,皇帝亲自驾临前往吊唁,赵挺更是不顾身份下场扶灵,在场的文武官员看到这一幕以后,内心的情绪自然是各有不同。
谁都清楚,有今日的盛况都是因为萧扬功劳太大了,有人满含热泪,也有人冷眼旁观。
吊唁致哀以后,萧天佑捧着祖宗牌位,萧扬则是身穿麻衣,满脸肃穆,箫世南的棺椁直接开始起行,跟这些文武官员的表现不同。
京城之中的百姓,对于箫世南的去世都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他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萧扬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带人杀到了京城。
不但扫除了那些为非作歹的天位,萧扬还大力打击那些世家贵族,对平民百姓进行及时救助,并且承诺一年之内不收取任何税赋。
这让京城附近的百姓也是送了一口气,他们经过多年的搜刮,现在不少人都已经是穷的叮当响了,而且朝廷大军现在还在外作战。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战事继续下去的话,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谁也没有想到萧扬竟然会下这样一个决定,而且在皇帝执政以后也没有进行更改,让这些百姓也心安起来。
百姓们的感情是非常淳朴的,谁对他们好,这些百姓就会表达出相应的感情来回报,在大街之上,不少人都在自己的门口摆下香案。
在萧扬一行人正在前行之时,忽然前面出现几位老者,他们依然也是披麻戴孝,挡住队伍之后,其中一名老者对着萧扬一拱手。
就听他开口说道:“梁国公请节哀,我等平民百姓今日在此等候,一来是想表达心中悲伤之情,二来也希望梁国公能够保重身体,将来为我等,平民百姓做主。”
看到老者说的
十分诚恳,萧扬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感慨,其实他也没有多做什么,无非就是让这些百姓喘了一口气,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
于是萧扬回了一礼开口说道:“朝廷自然有朝廷的法度,当今陛下也是有为的明君,若不是陛下的话,那我萧扬也不可能做到今日这种地步。”
“所以老丈尽可放心,将来朝廷必定会善待天下百姓,还我大宋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在此我也谢过各位的心意,请受我一拜。”
萧扬说完之后深深又鞠了一躬,周围的百姓看到这一幕纷纷跪倒在地。
跟随在后的那些官员见到这一幕,便互相递了一个眼色,其中一名中年人皱了一下眉头。
这人乃是韩王,因为没什么根基,所以封王之后并没有就藩,宋太权在京城的时候,没有对他动手,也是因为韩王没有什么影响力。
至于那些有背景的皇室子弟,要么被杀,要么趁着京城被攻陷的时候被人裹挟着逃了出去,要么是自立为王,要么就是不知所踪。
反倒是韩王现在成了皇室之中,为数不多拥有封爵的皇族,在皇帝赶到京城之后,
就命他掌管宗正一职,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些起色,隐隐约约成为皇族之中的领头人。
他看一下萧扬的目光,充满了复杂,主要原因就是萧扬现在的权力太大了,而且现在民心都在萧扬身上,他认为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并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常年都是待在京城之中,韩王已经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所以他当众并没有将自己的不满说出来,只是心里面盘算着接下来要怎么做。
毕竟对于皇族来说,只要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那么他们只需要做到一点,就是得到皇帝的信任即可,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就需要跟下面的官员保持一定距离。
以免被人指出来心有叵测,这样一来的话很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灾祸,所以韩王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一些事情开张,想到了这里,他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因为事情进行的比较匆忙,再加上箫世南的性格比较淡然,曾经留下话来说要节葬,萧扬也认为没有太过铺张浪费的必要,因此采取一切从简。
下葬之后,萧扬便待在家中守孝,他需要利用这段时间跟刘伯温把将来想要
执行的策略给梳理出来,也好做到有备无患。
这一日宋源的府上,韩王登门拜访,虽然说同为皇族,宋源跟对方的关系并不算十分熟悉,原因很简单,道不同不相为谋。
当年宋濂在位的时候,不少的王爷为了自保都跟皇帝保持距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