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摆摊
黄豆累了,直接睡在了火铺旁,赵青李拉都拉不起来,她也很累半个村子的人家都去了。
晚间苏子佩把泡好的豆子磨成浆,何巧巧找的二手石磨很好用,她一个人也能推动。
“你们俩就在这看火,豆浆煮开了就喊我。”苏子佩去整理模具。
一直到油灯燃烬,苏子佩才把豆腐压好。
做了半夜的豆腐,苏子佩倒头就睡,起床的时候精神奕奕。
“随便对付一口吧,王大嫂估计也起来了,可别人苦等。”苏子佩先去看昨晚做的豆腐。
“这几板豆腐质量不错。”苏子佩做了打开模具,掰了一块仔细品尝了一下。
苏子佩把几板豆腐装进背篓里,天光还没亮,她先烧火做饭,一碗蒸豆腐,一些糙米饭。
走之前和赵春桃和赵青李说了一声,“好好照顾妹妹,饭在锅里。”
说完,就去隔壁找王大嫂,她也要进城卖山货。
“妹子,你的背篓还挺重的。”王大嫂颠了两下苏子佩的背篓,说道。
苏子佩紧绷着后背,在衣袖上擦干净手心的汗水,说道:“都是豆腐里的水,重的很,但是不值几个钱。”
王大嫂说着也背了背篓走出来,两人一起上路,走到村口。
下山容易上山难,下山的时候跑得飞快也不累,上山却完全不一样,上一个斜坡的时候,苏子佩觉得压力骤降,背篓勒得生疼。
到村口的时候赵金浩已经在等候,在一阵忙碌过后,苏子佩和王大嫂上了牛车,并固定好背篓,在天亮之前人都到齐了。
苏子佩抱着背篓坐在中间,王大嫂坐在苏子佩旁边,还有小孩子半躺在车尾的行李上。
牛车慢慢前进,碾过凹凸不平的土路,他们的身影离沟边村越来越远。
家里不能坐吃山空,家里忙过没几天,苏子佩就将豆腐生意提上了日程,她在何巧巧离开之后经常做豆腐,做出的豆腐品质越来越好,不如去试卖一番。
说干就干,苏子佩直接做了五板豆腐。
路上有中途下车的,他们的目的地不是镇上,有到其他地方走亲戚的,也有去帮别人干活的,还有新上牛车的。
赵金浩人脉比较广,一路上遇到很多人,他都能聊两句,说些家常,有些人甚至和他是熟识。
牛车一路前行,摇摇晃晃走了很久,一行人到了镇上的集市,正好是“赶场日”。
时候尚早,集市已经有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像一首没有节奏的歌曲。
“卖包子,刚出炉的包子。”
“ 卖活鸡了,最低三十文一只。”
“鲤鱼,鲫鱼,白鱼,各种鱼,样样都有。”
集市中人来人往,人与人之间不免会碰到肩膀,大人紧紧地抓着小孩子的手,还叮嘱他不要乱跑。
有的小孩没来过热闹的集市,和哥哥小声嘀咕道:“哥哥你看,前面有人卖芝麻糖, 哇,那个人好高啊。”
苏子佩和王大嫂直奔集市,要交了费用才能进去摆摊,她们两个合计用一个摊位省点钱。
赵金浩不卖什么东西,他进集市买老娘吩咐要买的家用。
“场”就是集市的一种,有固定的集场和集期,从刚开始的不定期到现在一旬开一两次,集市的开设需要当地官府的批准,当然也有不像官府参与的私人集市,私人设立的黑市一般在城外,不安全。
像她们这样的村民去的当然是镇上的官府集市,他们交了钱,寻了靠东北角的位置摆摊。
“诶,你们卖什么啊。”旁边卖包子的大娘早已摆好了摊子,食客还不多,她还有闲情和苏子佩聊几句。
“卖豆腐和一些山货。”王大嫂抢先回答道,“都是自家人做的,大姐要不来点。”
苏子佩一边摆摊一边和大娘打招呼,她切了几块豆腐摆在外面,剩下的用白布盖好防止蚊虫叮咬。
隔壁的包子摊一文钱两个菜包子,赵金浩摸了摸肚子有点饿了,他干脆花了八文钱买了八个包子,素馅的,里面是清爽的白菜。
和苏子佩她们再次交代了回村的时候,赵金浩吃着包子走了。
在苏子佩的热情下,大娘取了一点试吃的豆腐角尝尝味,越吃越香,情不自禁地说道:“妹子,你这豆腐味道可真不错,镇上那家卖豆腐的味道不行,没有你家的好吃,你家的似乎更香更软一点。”
“大娘,既然这么好吃,不如做豆腐包子试试,一定能客似云来的。”苏子佩趁机极力地推销她家的豆腐。
卖包子的大娘本来就是说说客套话,听到苏子佩的推荐,反而认真地开始思考做豆腐包子的可能性。
没过一会,集市上渐渐人多了起来,两边的房子是茅草屋,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地,苏子佩对集市最大的印象就是“旧”,旧棚子,旧茅屋,旧梁柱。
从集市入口到她们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