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咸鱼王爷 > 第267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

第267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李恪把钱借给房玄龄,朝廷对各州县的银行建设也相继拉开帷幕。

当然,关于银票和银行的作用,李世民还是用了一道圣旨来进行解释,不然的话,没人知道这咋用,朝廷还怎么赚钱?

随后,大明宫的修建也进入了尾声。

因为是李恪承建,虽然他在工程质量和进度上有着明确要求,但相应的他支付给工人的工钱那也是相当之高,这也就让工人们尽管压力很大,可仍旧干劲十足。

三个月过去,大明宫主体基本上完工,只剩下一个小建筑还在继续修建。

李恪陪着李世民一道前来查验,看着眼前原本的烂尾楼变成了今天这一动动富丽堂皇的宫殿,李世民圣心甚悦,直当着一众文武的面使劲儿夸赞了李恪一番。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恪从此次修建大明宫当中,也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是重新设计,所以大明宫内很多不必要的设施与建筑,李恪都让李淳风给抹去了。

这样一来,朝廷拨付下来的钱,李恪大部分用来购买材料以及给工人发放高额的工资,小部分则直接进入了他的口袋。

毕竟这年头,建筑材料简直不要太便宜,而工人

费就更别提了,即便李恪以数倍的价格聘请的工人,但工程款内仍旧有一大笔钱没花出去。

这笔钱李恪自然是不会还给国库的,他堂堂亲王忙上忙下这么久,赚点钱怎么了?

又一个月过去,各地州县的银行相继建成,李恪印刷的银票也逐渐向一千万两逼近,而后李世民的圣旨再度下发。

银行系统正式启用,大唐经济改革也正是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首先是商贾。

他们对银行的需求最高。

因为走南闯北的贩卖商品。

长安城银行开业当天,原本用于换取铜钱的一百万银票直接被兑换一空。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争相兑换,银票的价值得到承认。

而因为他们的这种的兑换热潮,长安城内的大户人家也开始争相把铜钱存于银行,用以赚取利息。

不到十天,长安银行的存款一下子达到了两千多万,瞬间超过了朝廷一年的税收。

即便是李世民看了那也是相当眼红啊。

但银行借贷系统,却始终无人问津。

按理说,有了这么一家国营企业为百姓提供资金,百姓们应该很热衷于从银行借钱才是。

可事实却是,从银行开业到现在,竟

没有一人问询借贷项目。

李恪就纳闷了,长安人都这么有钱吗?

还真是。

长安人就是这么有钱。

长安乃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繁荣的城市,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豪绅贵胄,大家在衣食住行上基本没什么问题。

唯一需要借贷的,也只能是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

可目前银行刚刚开业,向朝廷借钱,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些商贾本来就被人们称之为下九流,被人们看不起,他们自是不敢向朝廷借钱。

如此一来,银行的借贷项目自是无人问津。

可这哪行啊,李恪还指望着这个系统能给自己带来收入呢。

于是他急忙进宫与李世民商议。

恰好房玄龄也在。

“父皇,儿臣以为现阶段的借贷系统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利率,不用调得过高。”

“对于借贷人的审核也可以相对放宽松一点。”

“咱们银行刚刚开业,一切以营收为主,打响口号乃是第一位的,亏点钱也无所谓。”

“重要的是,得让百姓们看见咱们的诚意。”

银行说到底也只是一个买卖。

既然是做买卖,那赚钱自然是在首位的。

可想要赚钱,不投入怎么能行?

俗话说

得好,没有舍哪来的得?

现在大唐银行的主要营收点就在借贷项目上,如果长期无人问津,那这银行岂不是迟早关门大吉?

李恪觉得即便是前期亏点钱,那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没有谁一开始做生意就能赚得盘满钵满,又不是谁都是他李恪。

可房玄龄却质疑道,“楚王殿下,若是这样万一引起借贷潮,而借贷人又不能及时的归还,那咱们可就血本无归了。”

毕竟是掌握天下钱粮的,房玄龄觉得此时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

国有银行的铜钱持有量世界第一, 倘若因为大规模放贷而导致铜钱贬值,导致银行亏空,到时候这买卖还能做得下去?国库岂不是要赔死?

李恪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担心。

李世民见状一怔,与房玄龄皆是好奇的看着他,“为何不必担心?”

只听李恪道,“其实没人来询问借贷项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