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边关风云
雁门,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设雁门郡。
雁门关此刻却不叫关,而是称为雁门塞或者是西隆关。其地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一直到了唐朝时,才更名为雁门关。向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北地边鄙,又因与异族接壤,自古便是征伐不断,故而人烟稀少。往往行上百余里也是难得见到一户人家。
庄见率大军一路缓行,沿途只见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此地人烟虽少,但那拱墓周围却并无杂草。乃是往来之人,路过此地,自发凭吊英魂,扫墓拜祭所致。
众军士行至此处,全都自发的静默而行,多有士卒跪地叩拜一番,才再上马而行。整个军伍之中,到了这里,竟是难得的显出一份肃穆庄严来。便连庄见这等无赖,也是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沉凝,面上惫赖之色收起,端容而行。
大军不停,不多时进入一条狭谷,正是当地人称为雁门险道的所在。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已是蓦地映入眼帘。
此际,关上号角长鸣,无数劲卒已是绰矛持戈而立,面无表情的看着庄见这支骑军。那目光中散着一股子冷冰之意,浑没半分生机
。饶是这骁骑营也是多历战阵之士,此刻面对着这些边关守卒,也是不觉的短了许多气势。
庄见坐在马上,左盼右顾。眼见这些边卒凶恶,身上也是阵阵发冷。知晓他们几乎个个都是百死余生之人,身上带着死气倒也是可以理解。心中不由暗暗比较,但见自己身边众骁骑,虽说那股子视死如归的气势不如对方,但却并没人显露出害怕的神色,反而隐隐透出的一股刁滑之气,让自己这支队伍多了几分灵动之气,心下想到这都是自己一手带出的,遂大是得意,于那气势不如人家的事儿,倒也不再挂怀了。
这边费青早出,上前交验了关防凭验,这才引着关上守将来迎接庄公爷。这雁门守将姓郭名达,本是大将鱼俱罗麾下偏将。当日鱼俱罗回师中原剿匪,他便顺势接了这边关守卫之责。其虽无鱼俱罗那般本事,但好歹是久在边关之地,遇事稳重,这边关之地倒也平安。
此番闻听国公爷亲自领兵到啦,自是慌忙趋前拜见。庄见后世生于沿海之地,对这塞外草原不知听过多少回,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只是从当日的课本上听过。这会儿亲临其境,不由的满心欢喜。眼见郭达对自己执礼甚恭,心下不由欢喜。想来在这关上,自己的官儿却是最大的,那么假公济私的游览下美丽的草原,应该不会有什么难事了。
欢喜之下,不由的眉花眼笑,连忙下马扶起,好言抚慰。不停声的赞赏边关将士的辛苦和功劳。以他后世得来的手段,和无数从电视上学来的首长慰问边关将士的词语,自是让郭达等边关守将大是感动,只觉这位公爷当真是自己等人的知己,每一言每
一句都是暖人心之至的,心中初时眼见这公爷年幼的不屑,瞬时转为无限的赞佩和亲近。
看看人家,说话做事那叫一个到位啊,要不怎么年岁如此之轻,便能身居从一品大员之列呢。单就这份见识,那就让人没有话说。郭达等人满心暖洋洋的想到。只是若要知道这大尾巴狼不过是为了将他们摸弄舒服了,好满足自己为所欲为的阴暗心里后,会不会直接郁闷致死,倒是天知道了。
众人到了关上府衙坐定,自有费青领人巡查关上城防等诸多事宜。庄公爷却是稳坐厅堂之上,和郭达聊起这草原风光来。
郭达大是奇怪,这位公爷明明是为皇帝打前站,肃清沿途匪患,探查边关形式的,怎么坐下后不关心军务敌情,却来跟自己讨论草原上有什么猎物之类的,让他实是大为疑惑不解。
他却不知,庄见自当日得了那位突厥可敦的密使,知晓那突厥始毕可汗欲要犯驾刺阙之事,估计皇帝自不会轻身涉险再来了。自己这趟行程,其实不过只是公费旅游罢了,既有费青去走那形式,他庄公爷当然是不用再多去费那些个心思了。只管吃好喝好玩好就是,哪里还去多问什么军情之类的。
等到费青将一干军务料理妥当,已是申时末牌了。庄见当下安排将随军牛羊宰翻,犒劳边关众将,众将士大喜。请庄见坐了上首,众将团团而坐,觥筹交错,席间大赞公爷厚道,体恤士卒,颂词不断,让庄公爷大是欢喜,眉花眼笑,一席酒直吃到月上中天才停。
一夜无话,第二日,庄见难得的起了个大早,便往关上而来,欲要看看这草原的日出。关上众军士哪知道他的心思,只道这位公爷心存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