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川
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四川不灭华夏不亡吗?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说?一方面四川一直是华夏民族反攻复国的大本营,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凡是外族入侵,四川都是抵抗到最后从来没有投降过。
宋朝临安都被灭了王公大臣都投降十几年了,可是川人仍在抵抗,前有重庆钓鱼城干掉蒙古大汗,后有宜宾凌霄城全体军民殉国。
到了清朝也是一样满人入关19年四川还在抵抗,直到康熙二年清军才打下了重庆,尽管川人抵抗的结果是被屠城是被报复,清朝入主之后天府之国人口从600多万锐减到不足50万。
那真是十户九空但是在四川人的字典里绝对没有投降这个词,这也有了另一个说法"无川不成军",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
此时的蒋家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但实际上全国各地那都是军阀说了算,而川军是第一个表态要抗日的地方军阀,8月7号川军统帅刘湘飞抵南京在会议上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半小时。
刘湘要讲的实际很简单,国家有难,川人岂能隔岸观火。川军出兵30万出壮丁500万支持抗日,满腔热血的男儿身穿单衣脚踏草鞋日行100多公里,一路是走到了上海。
此时的淞沪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啊,13个昼夜的鏖战川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当中坚守住了宝中县的大场,等到中央军来接防的时候第一支奔赴前线7000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了700人。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川军的装备是什么?是老套筒的土枪甚至是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大刀。
南京保卫战川军将士负责拱卫东南大门,日军在30多辆坦克装甲车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守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又是用血肉之躯啊挡了整整三天三夜。
共赴国难的四川人就没想过活着回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川军145师的师长饶国华,带着所剩无几的兄弟们冲进了日军的阵地和日军肉搏到最后一刻。
被西方记者称为抗日转折点的台儿庄战役当中川军更是先锋军是主角,是英雄,抗日名将王铭章带领的川军负责守卫藤县,而藤县是整个台儿庄乃至徐州会战的关键。
在这儿拖住了日军就能让主力部队完成对徐州的布防,日军利用飞机和大炮对藤县实施了焦土政策,仅仅半天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王铭章昭告全城的官兵,我决心死守滕城跟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川军把城门堵死自绝了后路,在敌军攻入县城之后王铭章带着卫队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挥作战。
身中数弹当场牺牲,他也是抗日战争当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之一,李宗仁对藤县保卫战有着高度评价,若无藤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
三千川军英魂用血肉之躯誓死保卫藤县,无一人被俘,而这更是中国人对日本侵华战争发出的第一声怒吼,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尸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八年抗战,350多万川军将士走出四川抵御日寇,超过65万川军将士在和日寇战斗的过程中伤亡,出兵人数和伤亡人数都占到了全国的1/5,相当于每五个抗日将士当中就有一个是川军。
85年前,绵阳安县的老人王者成用颤颤巍巍的双手,亲自为即将出征的儿子披上了一面"死"字旗,旗帜上留下的箴言铿锵有力。
这也是血性川人的出征誓言,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建川博物馆唯一的仿制品是什么呢?那就是王志诚老人的死字旗,右边写道:"我不愿你在我面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
左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至于为什么川军出川350万,回来只有135万为什么写和日寇战斗伤亡65万,我在评论区看到的是说,那是抗战时期的征兵数据。
64万多人伤亡,其中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有些人被编织到了其他军队继续进行战斗,回到故乡的人不到十分之一,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至于为什么现在的四川人都怕老婆,因为那时候的四川男人都出去打仗了,是女人撑起了这个家由此形成了他们刚毅的性格,向这些伟大的英雄致敬。
同时也希望四川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