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上京西郊私塾邓夫子
老者点头,被书生扶着,走到了第一张告示当前。
他先是伸手摸了摸第一张告示,才缓缓开口:
“今年,柳阳府同安县,在县令沈筝的带领下,全县种植高产水稻,现已秋收,全县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有余。”
不等他将话说完,此一消息足矣在百姓当中掀起轩然大波。
“一千二百斤?!当初不是说千斤亩产吗?怎的临到秋收,还白白多了两百斤?”
“不会吧,一千二百斤,真的是一亩地能种出来的粮食?那得多壮观啊!”
“怎么不会了,这可是圣上下令,户部大人亲自下的告示,还能有假?骗你有甚好处?”
“好想亲眼见一见啊你们说,那等好东西,能轮得着咱们么?”
“老先生还没说完呢,别说话了!快接着听!”
老者呵呵一笑,咳嗽两声,用力提高了声音:
“因着同安县的沈县令,将县衙稻种全数低价卖给周遭官府,又命百姓除却留种外,将各自稻种卖给粮铺商户,所以”
“嘶——”
百姓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问道:
“所以,稻种已流至市面上了?咱们说不准也能种上一千二百斤亩产的水稻了?!”
老者捋了捋胡子,不敢断言,只是说:
“因那位沈县令将粮种悉数献出,若老夫预测不错,咱们大周举国上下种上那水稻,左右不过这几年的事。”
这下子百姓沸腾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还有好事等着他们。
“因同安县全县种出高产水稻,沈大人又将稻种悉数献出。故而,陛下有令,举我大周国上下,喜迎高产水稻问世,减轻今年粮税,两成!”
“两成!!”
百姓们惊叫出声,喜得面红耳赤。
“竟一下子减免了两成粮税!”
“上一次减免两成粮税是何时?我若没记错,是太后娘娘六十大寿吧!且那次只减了一成!”
“对!没错,再上次则是当今登基之时!那次是减了两成!”
百姓欢欣之下,纷纷将矛头对准地上男子:
“都怪你!若不是你无理取闹,这么好的事儿,咱们岂能这会儿才知道!”
“对!人家姑娘们惹你了?你自己读不上书,便不让人姑娘们读书?你这人心眼忒坏!见不得人好!”
老者见自己目的已达到,本欲离开人群,但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他正欲开口,不禁咳嗽了好几声,吓得他身旁书生赶紧给他顺背。
“咳咳,咳咳——”
“诸位,可还愿听老夫一言?”
他将好消息带给众人,众人自是愿意听他说话。
“老先生,您说,咱们听着呢。”
老者喘了两口气,向前两步道:“诸位,老夫得了你们一句‘老先生’,也托大多说两句。”
“老夫不是啥官,也并非能人异士,更无何等经世之才。说到底,老夫也只是京中一隅的教书老先生,仗着识一些字,交过一些学生。”
这时,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
“这位老先生我想起来了,他是西郊私塾的老夫子!姓邓!对,他是邓夫子!”
光说西郊私塾,旁人可能不知,说姓邓的夫子,旁人可能也不知。
但若说西郊私塾的邓夫子,在场可就有不少人听闻过他的名号了。
他说他不是官,这没错。
在走两步便是一个官的上京城,光论官位,邓夫子确实排不上号,他只是个举人老爷罢了。
可他是个举人老爷,却不代表他只有举人的才能——他只是不愿入朝为官。
他考上举人之后,并未参加春闱,而是如他口中所说那般,“安居一隅”,而他的“安居”方式则是开了个小私塾。
“我记起来了,西郊私塾!收女学子的那个西郊私塾!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记起来了。好多年前我便听闻西郊有个才学斐然的夫子,不参加春闱,不入朝为官,反倒是回家开了个私塾。因着他是有真学问在身上的,私塾名气也越来越大,上门求学之人,甚至还有官家少爷!”
“你们这么一说,我好像也知道点儿。约莫几年前吧,就当今第一次提出广开科举的想法时,我记得那时候的文人墨客闹得沸沸扬扬的,且他们口中还在骂一个人。”
“骂邓夫子?”
“对。不过我又不是读书人,当时那些读书人骂的啥来着?我记不清了,总是那时邓夫子的私塾几欲被闹得关门,甚至有几个他的弟子,当众‘叛出师门’,说不认他这个先生。”
“竟有此等忘恩负义之辈?那些个读书人嘴里不是日日念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吗?”
“心眼儿小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