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目的地
作为少数非寄宿生之一的李云东,在午休的时间段里自然是无法待在宿舍里的,而若是特地回家一趟,又有些浪费时间,那么,平时的李云东是如何度过午休的呢?
答案之一是——咖啡馆。
在青禾高教园区,有一间广受青禾大学学子喜爱的老牌咖啡馆,名曰“某某某”咖啡馆。
据说这间咖啡馆的营业时长已有十多年之久,见证了一代代青禾学子的入学与毕业,见证了他们人生中仅此一次的宝贵四年,或多或少都在他们的青葱岁月中留下了一份记忆,那可能是一杯有些苦涩的咖啡,也可能是一块甜到心田的糕点,相遇在这里发生,道别也在这里沉淀,就连青禾大学的教授时不时也会在这里留下脚印。
可以说,不知不觉中,这间咖啡馆的存在已经与青禾大学的文化深深地捆绑在一起,可谓是水乳交融,不分你我,是纯洁无瑕的高校文化与富有底蕴的商业团体之间,一次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毕竟,咖啡馆老板的父母就是青禾大学的退休教授,那是有实力和背景的。
只不过,随着山水大学青禾校区的设立,“某某某”咖啡馆也日渐成为街对面学子的宠幸之地,历来好酒不怕巷子深,更何况这条巷子是四通八达,有此盛况也可以预见,但这种情况,对于李云东而言却是重大利空,堪称是一路飘绿,逼近跌停。
毕竟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候他甚至能在这里偶遇到任君仙,所以不得不减少造访的频次,终究他在青禾大学已经与江书夏多有绯闻,要是再与任君仙惹出些谣言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况且真要说的话,他和任君仙之间的纠葛,可比江书夏那边要惊心动魄多了,是满地的瓜等着围观群众去挖。
正因如此,“某某某”咖啡馆虽然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去处,但李云东也不是常去的,而且那里总归是消费场所,有那个闲钱李云东宁可去买一水肌酸和蛋白粉。
这时候,另一个答案也就呼之欲出,那便是——图书馆。
在全国上千万的大学生里,有的人可能整整四年时间,从未曾踏入图书馆,你问他图书馆在哪儿,他都指不定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有的人则可能隔三差五就泡在图书馆里——这还不是考研或考公的群体,图书馆就跟他们第二个家一样,你问他某一类书籍在哪儿,他都能立刻告诉你书架在哪边,哪怕指示牌上写得清清楚楚。
李云东就属于后者,更严格来说,青禾大学历史系的学生都属于后者,何以见得?一个侧面的证据就是——在这偌大的青禾大学里,有专属于历史学系的图书分馆,其规模仅次于大学的图书总馆。
这里头收藏着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欧美史、亚非拉史、世界史等科目在内的中外图书、中外期刊以及音像资料,也已经全面完成电子录入,有整整两排的电脑供学生用来现场查询,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电脑连接到校园内网进行远程查询,但效率自然是慢得可怜。
要知道,以青禾大学这边的藏书量,哪怕你往电子查询系统里输入一个看似籍籍无名的历史人物,都能立刻蹦出一长串词条,从乱七八糟的史料文献到五花八门的解析解读,是真的能看得你眼花缭乱的。若是输入什么历史名人,那更是长得令人绝望,成百上千页的词条都等着你去翻阅,每个词条可能对应着一整部史料文献。
你非要用自己的电脑去查询的话,体感时间恐怕堪比一部院线电影的渲染时间,因此需要查询资料的时候,还是不得不亲赴图书馆。
至于具体的目的有哪些,这得看不同教师的风格。有的教师会安排课后作业,比如论述课文中的某个事件,或者收集下一堂课所需的相关史料;有的教师则会安排读书笔记,一般是要求每两周提交一次,但也有教师不要求提交;有的教师会要求自选话题,整理出一篇文献综述,往往都会作为期末作业的课题……反正无论哪一种,凭教科书都是无法解答的,所以图书馆几乎是历史学系的学生必去之地。
不过,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历史系学生的命运就是在无数的史料文献中翻滚,疯狂脑补,交叉印证,论述那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历史系与新闻系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的,要么炒冷饭翻旧账,要么给某些人某些事写小文章。
当然,今天李云东的目的地不是历史学系的图书分馆,而是青禾大学的图书总馆。与江书夏中午的一番沟通,让他愈发觉得桌游是个不错的方案,准备去图书馆了解一下相关内容,或许会有新的灵感。
青禾大学图书馆在造型上颇为别致,从正面望去,其建筑主体就像是一台电脑屏幕和两台朝外倾斜的音箱的组合体,据说设计理念上参考的是老式的黑白电视机,所以整体的色调和造型都偏向古典与沉稳,而内部也不曾违背这种风格。
以深色木材铺就的地板错落有致,各不相同的树纹有种岁月的沉淀感,主阅览区的墙壁上连接着从地板直达天花板的冷色调书架,上头整齐地排列着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