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别了,朋友!
亨利是英国双翼飞机的飞行员,他被高薪雇佣,跟着十四个英国人组成的团队,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国西部的戈壁深处,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人。
贫穷其实有不同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对于贫穷的理解是不同的。
但在这里,他看到的是一种绝对性的贫穷。
在这里的这段时间,他曾经去过兰州。他看到甘肃的女子,16岁以下的常没裤子穿,她们暑天裹着,冬天穿羊皮筒。棉布在西安卖一毛钱一尺的,在甘肃便卖到三四毛,普通制一条粗布裤,得牺牲一个月的食粮,他们在官厅征税后仅有余粮,是很少舍得再拿来制衣裤的。暑天工作,不是穿极破旧的裤子,便是用块布或树叶遮遮下体;到冬天便穿皮筒子,皮筒是用三四张晒干弄软了的羊皮以粗线缝成衣服样子的皮衣。
英国也有穷人,可连一件衣物也没有的穷人,他没有见到过。
可这里富有的人,却极端富有,他驾驶着双翼战斗机,飞过黄河,看着甘肃的田野。
向下望便看见无数的罂粟地开着美丽的花,至于麦粟等谷物粮食,简直少似凤毛麟角,他们吃大烟是家常便饭,用大烟待客,好像广西倒茶给客人喝一样普通,政府要靠大烟的税收来支持政治费用,人们因为大烟的利六七倍于种麦粟高梁,所以绥远省之种烟,无地不风行。
这里的军阀和富商,靠着这些罂粟,赚的钱,应该非常多,他们修建的房屋高大而气派,和那些街边的普通老百姓,形成无比鲜明的对比!
但是,只要他飞回黄河的这边,那些美丽的罂粟花海就消失了,田野间种的全是庄稼。
他问过当地的牧民,当地人说,以前他们也种,只是后来巴彦淖尔的八路军说那东西害人,给钱让他们种庄稼。
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的人们,过的明显比兰州好的多,他们几乎人人都有绿色的裤子和绿色的胶鞋,上身有些人穿着羊皮袄子,有的还有棉衣,虽然总是有些旧,有些破烂,但他们有衣服,不是吗?
对比过这里和兰州的物价,他发现这边的物价,要比兰州便宜很多,有一个叫做供销社的组织,好像在稳定着整个地区的物价水平。
这一点,亨利无法理解,商业的本质不是应该是利润,是差价吗?为什么要指定一个价格?
但他又不得不说,这些价格能让穷苦的人购买的起,他们的生活确实在慢慢改善。
明天,他们的合同就要到期了,他们将去兰州坐飞机,去昆明,然后再转道缅甸,印度,中东,最后回到英国。
一个叫做五岁大,叫做巴图的孩子,经常在这里玩耍,有时英国人会给他一些糖果。
在听说亨利要走之后,这孩子居然给他们送来了牛肉干。亨利知道,这对于蒙古家庭来说,是一份大礼。
他通过翻译和巴图说话,“巴图,我给你一个本子和一支钢笔,做为纪念!”
巴图很开心,他跑回家,十分钟之后背着一个绿色的帆布包,又回来了,乐呵呵的。
翻译告诉他,“巴图很高兴,他明天就要去上学了。”
亨利很奇怪,这里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学校,而且他知道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字,“我没看到这附近有学校,巴图去哪里上学?”
翻译摸了摸巴图的脑袋,这小家伙正趴在桌子上,用钢笔在本子上画画。
“八路军在隔壁的村子了,开了一个识字班,现在周边的牧民可以把孩子送过去读书,八路军提供一日三餐”,年轻的翻译解释道。
亨利吃惊了,“无法想象在这样贫苦的地方,八路军在坚持办学?”。
大学生翻译说道,“巴彦淖尔一年前就实现免费教育了,从今年冬天开始,牧区也开始实现免费教育,巴图他们是第一批孩子。”
亨利看着巴图,小家伙还在鬼画符。
“八路军,确实和我在兰州看到的不一样,我开始相信他们说的,他们是人民的军队了”,亨利说道。
“确实,这里的八路军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哪怕是我的湖北老家,也没有免费读书的事情”,翻译说道。
这时,一群中国飞行员进来,他们喊着,“走,亨利,巴彦淖尔给你带来了礼物”
礼物很简单,但是确实是精心准备的,有牛肉干,有白酒,有一本这一年来所有人工作时的相册,还有一件皮大衣,手工做的很好。
亨利他们跟所有的飞行员拥抱,这些小伙子都很棒,他们现在已经能驾驶飞机翱翔蓝天了。
吃过午饭,他们正要踏上客机,巴图跑来,送给他们一人一个骨头做的哨子,跟翻译说了什么。
翻译说,“这是小巴图的礼物,这是骨笛,吹响它,你们能听到草原的声音。”
亨利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拿着这根简陋的礼物,却无比感动,他抱起巴图,对着他说,“巴图,好好学习,有一天来曼彻斯特找我,我带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