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疏散到山上
对方听说是小孩话后松了口气,摆摆手回家去。
子虚乌有的事情,折腾那还不如多点时间睡觉。
田淑珍那一房急得嘴上冒燎泡。
老太太也给三房报了信,可唯一的劳动力压根就用不上,孩子又只有半拉大,听着隔壁一趟一趟的往外拉粮食,心情无比的焦躁。
二房拉了半夜的粮食,连大黄最后都派上用场,身上套了绳子一块使力。
等明天聂海生放假回来,又二话不说的拉了半天,总算是搞稳妥了。
他们家也不瞒,遇到人就劝把粮食放到高位去,至于听不听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石头村读书风气向来好一点,每一年入读公社小学的人数,就他们村最多。
社员很有共识,种地没知识,那听上学的人准没错。
爆破的通知一下来后,只要自家有崽子读书,或者曾经读过书的都得抓来问一问,到底要不要离村。
不过村里大多数孩子就是小学水平,读到初中的就那么几个。
甭说读到初中,就是读到高中大学也不一定能回答得出来。
那几天,有点文化程度的孩子搁都挨了几句‘送你去上学有什么用’的数落声。
他们也很委屈,读书又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自家的孩子问不出个所以然,社员就逮住其他家的孩子问。
在整个石头村的有志青年里,大伙想到的都是聂海生。
大伙的开场白都是一样的,先笑意满满的溜达进院子,只要看见是个老聂家的人就会问:
“海生在吗?”
芽芽都听得耳朵起老茧了,不过她有礼貌,看到年纪大一点的都会甜甜的回应一句:我哥不在。
爆破河道的事她问过大黄了。
大黄表示爆破河道疏散群众是常规操作,以石头村的地理位置来说,离开更是上上之选,有时间的话还能把农产转移一下。
“咱们石头村离下游近,上游堵了那么长时间肯定遭不住,又是砂质的土壤,不走就会被水冲走的。”
虽然解释还很稚嫩,但好歹能说出个甲乙丙丁,来探求消息的社员都决定回去打孩子。
什么叫不懂,瞧瞧人家老聂家,连上小学的芽芽都知道。
爆破前一天,疏散村民的工作队到了石头村。
他们是一路劝下来的,弄得身心俱疲。
之前上头说的爆破河道影响不会太大,除了安稳人心以外,也让大部分村民不当回事,想留在家里。
毕竟截止到现在为止,不管以前发多大的水,大部分村子只有外围的屋子遭殃,仗着地势较高的村民不愿意走,有的在房门口摆几个沙袋,瓦罐之类的挡一挡。
村民不愿意离开家,甚至躲在家里不出声不吭气。
到了石头村,民兵连的人瞧见石头村的人聚再一块,各个背着随身用品,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然也有留守的人,确定社员确实不愿意离开后就登记了姓名和住址,让留守的人的互相知晓一下,如果河道爆破确实引发了泄洪一样的情况,到时候这些人要互相帮助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对于民兵连的要求,留下来的人当然不会拒绝,都很规规矩矩的赞同。
村里还有几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不愿意走。
民兵连的人嘴巴都说秃噜皮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出现情况,老人才是最麻烦的,要是能够提前跟着大部队走最好,否则等出事了才想起来,搞不好到时候是十几个人救一个,还未必能够救得出去。
人群里有个老太太特别活跃,起初民兵连的人以为也是不肯走的,听了一阵后才知道是骂那些不肯离开家的老人儿。
聂家老太打小就是石头村的人,也嫁在了石头村,周遭都是一块长大,一块老去的伴儿,她非得骂醒那些老顽固不可。
村里的小孩都是一堆一堆的走,平时熟悉的村子此时也有点陌生,都好奇得七看八看。
大伙徒步到山上收拾出来的空地。
像聂家这种已经安妥好粮食,东西也都放到地窖里屯好,面上就轻松了很多。
也有像田淑珍这样因为各种理由,只能原地在粮仓周围加固一层泥土的,就显得比较焦躁。
孩子们在山坡里跑来跑去。
芽芽还见到了李敬修一家。
公社那一块离河道不仅,不过也都被疏散到了山上。
李敬修说起了黄姜,那天他们家就煮姜汤喝了,刚喝下去辣嗓子,但出了一身汗后很舒服。
听说供销社收黄姜,一斤一毛多的时候,李敬修惊圆了嘴巴,然后再听现在还是挖黄姜的月份,于是很热情的邀请芽芽寒家的时候一起去挖。
挖倒不是都为了钱,因为天气一冷每天都窝在家里,很无聊的。
周围的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