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天师记录 > 第一章 天师的由来

第一章 天师的由来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家经典与传说

在道家经典中,“天师”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这里的“天师”更多是对有道者的尊称,并非特指某一具体人物。此时的“天师”概念较为宽泛,主要表达对具有超凡智慧和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

二、道教创立与张道陵

东汉时期,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被尊为“祖天师”。张道陵声称得太上老君亲授,被任命为“天师”,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道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从此,“天师”一词在道教中有了特定的含义,专指张道陵及其后裔。张道陵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称号“天师”也成为了道教传承中的重要象征。

以下是较为著名的部分历代张天师:

1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后赴四川创建道教。汉顺帝汉安元年(142 年)在鹤鸣山声称受太上老君之命,封为天师之位,得“正一盟威之道”,创立天师道,被尊为祖天师。道教称其于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享年 123 岁。

2 第二代天师张衡:张道陵长子,元武宗至大元年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公元 156 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

3 第三代天师张鲁:张衡长子,汉献帝建安廿年,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元武宗至大元年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

4 第四代天师张盛:张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即正一道)。

5 第五代天师张昭成:张盛长子,居龙虎山,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享年 119 岁。

6 第十代天师张子祥:居龙虎山,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享年 120 岁。

7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宋徽宗崇宁四年赐号虚靖先生,元武宗至大元年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再次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9 岁嗣教,13 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终生不娶,无子,著《虚靖语录》七卷。

8 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 卷,《岘泉集》12 卷。

9 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于清顺治十五年所写的《天坛玉格》确定了“三山滴血字辈”,即“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至诚宣玉典,中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成为正一派授箓弟子取道名的依据。

三、传承与发展

自张道陵之后,其子孙世袭“天师”之位,在道教的发展和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道教的传播和发展,“天师”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道教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称号。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师道在斋醮科仪、符箓法术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天师”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神圣使命

天师道的主要经典有以下几部:

一、《老子想尔注》

这是天师道的重要经典之一。为张道陵或其孙张鲁所作,是对《老子道德经》的注释。它以“道”为最高信仰,强调“道”的唯一性和绝对性,将老子的思想与天师道的教义相结合,阐述了道的本质、修行方法以及社会伦理等内容。对天师道的道论、修炼方法和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二、《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家的根本经典,也是天师道尊崇的重要经典。天师道奉老子为道祖,以《道德经》中的思想为基础,强调“道”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等观念,将其融入到修行和生活中。

三、《太平经》

早期天师道曾受到《太平经》的影响。《太平经》内容广博,包含了天地、阴阳、五行、灾异、治国、养生等多方面的思想。它宣扬太平世道的理念,主张善恶报应、自食其力等观点,对天师道的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四、《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等正一经典

随着天师道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正一经典。这些经典涵盖了符箓、咒语、科仪、戒律等方面的内容,对天师道的法术、仪式和组织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天师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太平经》的思想核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为根本

《太平经》以“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和根本的信仰依据。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权威性。一切事物都遵循“道”的规律运行,人们只有顺应“道”,才能获得平安和幸福。

二、阴阳和谐与三合相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