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天冷之后,菜地里也开始萧索起来,瓜藤上还有一些专门留下的老丝瓜,里面的瓜瓤已经变成丝络状。这些外皮干裂的老丝瓜摘回家,再晒一晒,将它们敲敲打打,里面的种子留出来,外层的干皮剥掉,剩下的就是刷碗洗锅要用的丝瓜络。
杨奶奶双手握着一个老丝瓜,在簸箕里不停地敲打,一下一下。杨妈妈去后院上厕所经过时都特意放轻脚步,婆婆这个敲打的劲略狠啊,看起来心情不好。她在后院外头上完厕所,又磨蹭转悠了很久,琢磨着婆婆应该敲完丝瓜了,这才回家。结果,婆婆又拿着磨石在磨一个废刀片。那个刀片是家里镰刀上退下来的,因为不太好用,平时大多是去菜地割韭菜用一下,也没见还需要磨的。
这下,杨妈妈连呼吸都放轻了。她看了一眼在墙根晒太阳的太婆,太婆小心地摆摆手,也不给个提示,杨妈妈只好另寻出路。
杨梅梅和蒋文文坐在前院房檐下晒太阳,正在吹牛:“这么多药药,我全部都喝下去了,打针我都不哭的。”
杨妈妈忍笑过去,拉过一个小板凳坐在一起,小声问杨梅梅:“梅梅啊,妈问你个事儿。”
“什么事?”
“小声点!小声点!”杨妈妈做贼般往后院方向看一眼,搂着杨梅梅肩膀,脑袋挤到一起,小声问:“你婆早上有没有说啥话?”
杨梅梅歪头想了下,“我婆说中午给我蒸鸡蛋羹吃。”
“还说别的了吗?”
杨梅梅狐疑地望着妈妈:“妈,你是不是也想吃鸡蛋羹了?我婆没说要给你做。”
杨妈妈:“……我不想吃。你婆有没有很生气地说啥话?”
杨梅梅回忆一下,奶奶今天说的话不多,就早上跟爷爷在说话,可是她今天睡得实,醒来时奶奶都要起床了,她只听到了一点点,“我婆说‘要讨个说法’。”
杨妈妈一愣,也不知道这话跟自己要问的事有啥关联。今年有个叫张艺谋的人拍了一部电视剧,叫《秋菊打官司》,电视剧播火了,大家都喜欢用里面的一句台词,就是这个“讨个说法”。
杨妈妈在杨梅梅这里也没问出什么,只好放弃了。可婆婆今天明显不高兴,也不知道谁惹她生气了?杨妈妈猜不透,只好不去婆婆眼前晃悠,免得殃及池鱼。她提着毛线袋子,跟杨梅梅坐在前院,晒着太阳,织帽子。天凉之前,全家人的毛衣毛裤都准备好了,她手里还剩一些线,就打算给杨梅梅织一顶帽子,等下雪时戴。今年流行起一种织的时候拉个环的那种织法,织好的帽子外面就有一层环状的毛毛装饰,看起来很可爱。杨妈妈打算用这种织法织一顶粉色的猫耳朵帽子,看起来毛茸茸的,可以把整个脑袋包住,绑带绑在下巴下面,只露出脸。
·
杨奶奶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忘记做饭,说到底,这毕竟是别人家的事。昨天杨小丽的妈来家里,想请村里人出面撑腰,按关系算,他们算本家,杨爷爷认识的人多,在村里威望高,所以她找到杨奶□□上。
杨小丽那憨闺女,瞒着家里人自己谈了个对象,原本这也不算大事,现在经常宣传婚姻自由的观念,她们也不是不能接受自由恋爱。男方家里要是会办事,找个媒人上门提亲,两边把婚事谈定了,也是一件喜事。唉,男方家里要是会办事,豆豆奶奶就不会发愁得要来求人了。
杨奶奶挥着菜刀切豆腐,天冷了吃烩菜暖和,她又开始天天做大烩菜了。不过,今天切豆腐可不是做烩菜,而是要炖鲫鱼豆腐汤喝。他们这边地处内陆,大家不太会做鱼,一般大鱼切块烧汤,小鱼裹面糊油炸,最高级的做法就是整条红烧,一般的家庭主妇可做不来。
除了鲫鱼豆腐汤,杨奶奶还做了油炸花生米、炒莲藕等平时基本不会做的菜。杨妈妈听见动静,进厨房见杨奶奶做的菜,就问:“妈,中午家里要来客呀?”
“嗯。”杨奶奶抽空回应了一句:“我留一些菜出来,咱们中午在厨房吃,你看着点梅梅,别让她去房间捣乱。”
“好。谁要来呀?”
“来了就知道了。”
听这语气是不想说,杨妈妈就不问了,反正早晚她都知道。她坐在灶下,给添了把柴,一边烤火,一边看锅。大冬天里,最受欢迎的活就是烧火了,真暖和!
这边菜还没开始炒,杨爷爷带了几个人回来。这些人年纪都差不多,穿着看起来也体面,有他们本村的,也有别村的。杨妈妈进去泡茶水,看到杨爷爷让烟,很快房间里面就烟雾缭绕起来,她想支开杨梅梅,就给她一毛钱,让她和蒋文文去村口小商店买粘牙糖吃。
“我还想买一个哨子。”杨梅梅比划:“有个绳子,可以挂在脖子上那种,一个要三毛钱,五毛钱可以买两个。”
杨妈妈给她五毛钱,“那你俩一人买一个。”那个哨子口是黏着一块糖果的,糖吃完了,哨子口敞开了,就能吹响了。杨妈妈不想她吃太多糖,就把先前的一毛钱要回去了。
支走了杨梅梅,杨妈妈放慢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