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 第345章

第345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45章

第七十四章金圆换土地

自古以来,对于国人来说,土地永远是最深重的执念。

上至帝王,下到黎民百姓,莫不如是。

华夏王朝每一两百年一次的王朝轮替,说白了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出现了问题。

帝王功业开疆辟土,百姓(个人)功业积土聚财。

前者造就了华夏的大一统,地大而物博,然过甚则劳民伤财,有好大喜功之嫌;后者则为华夏民族注入了勤劳的血脉基因,使这个民族乃至文明的生命力顽强不息,然勤劳过甚则贪,易崩坏世道。

大宋是华夏古典时代的诸多王朝之中,少有的不禁土地兼并的朝代,这就导致大宋豪富之家可以近乎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

而大宋境内的自耕农们便因各种天灾人祸失去了土地,却不得不沦为佃户或流民,甚至聚啸山林横行一方。

这种情况几乎从大宋开国之初便一直困扰着这个王朝。

也正是因为聚啸造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宋朝廷可谓杀不胜杀,又不敢从根子上彻底纠正顽疾,于是招安就此横空出世,成为了大宋朝廷平定民乱的最强致胜武器。

在大宋开国之时,正经的宋军其实只有禁军,包括地方上的驻军,也是由禁军分流出去的别部。

而那些个被诏安的造反队伍,则被称为厢军,于各地安置驻守,且成为了镇压更多的造反者的刽子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宋内部的土地兼并问题愈发的严重,更多的失地百姓沦为流民和盗匪,最终变成由朝廷供养的厢军。

由此厢军的规模愈发的庞大。

别看厢军大都是野路子出身,但他们的第一代基本上都是从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卒,毕竟不能打的流民盗匪也撑不到被诏安的那一刻。

且厢军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加入一批新鲜的血液,这就导致了厢军的尾大不掉。

对于这种潜在的危险大宋的官员们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因此他们一边不断的从厢军中筛选那些敢战之士(大都是厢军二代甚至三代)充入禁军,只留老弱,一边逐渐分化拆解厢军。

不过官员们拆解厢军的速度几乎永远也赶不上厢军的补充速度。

而这就是大宋“三冗”之中冗兵的来历。

其实大宋的三冗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土地的问题。

如果放在别的朝代,土地不够,那就出去开拓便是。

但是大宋的辟土开疆,在整个华夏历史上却都属于倒数的行列,这里面的最大问题其实还是土地——政——策的原因。

开疆辟土的源动力在哪里?

在于整个社会的中坚阶层对土地的渴望和需求。

如秦之耕战,汉之功候,唐之万户,大明之卫所(土木堡之前),其实就是其统治者在王朝建立的初期,就十分聪明的限制了其社会的中坚阶层对内部土地的兼并,而逼迫他们不得不往王朝外部扩张。

说一个所有人都不曾意识到的知识点,华夏有史以来拓土面积最广的蒙元之所以打下的疆土如此庞大,除了其前几代统治者的雄材大略,更在于他们的别无选择。

其实蒙元的早期情况与明末的辽东女真(崇祯登基之前)很相似,他们都在直面一个恐怖的大帝国,而且是完全打不过的那一种,虽然能凭借战术优势搞点局部胜利,但整体上还是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这个时候他们就不得不从其他方向上获取更多的土地。

就这一点而言,满清可比蒙元差得远了,甚至可以说连提鞋都不配。

蒙元早期的中坚阶层是拥有草场和牧群的牧民,他们往外开拓的源动力自然是获取更多的草场。

只不过他们南方毗邻的是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一个强横的野蛮大帝国。

正是因为一开始打不过大金,所以蒙元早期就把征服的目光投向了西方,西辽、花刺模子,波斯、高加索,几乎征服了整个西亚和东欧,先头部队甚至都打到了多瑙河一带。

而正是靠着这些征服来的土地,蒙元的综合实力得以飞速提升,然后返回头来次第覆灭了西夏、金国、大理,最终艰难的灭掉了南宋。

后来蒙元制定的四民分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北方汉人)、南人(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其实就是他们被蒙元征服并统治的先后顺序。

正所谓先上船的人,有更好的机会占据靠窗的座位。

话再说回北宋,由于大宋对土地兼并的不抑制,导致那些个有实力的地方豪强,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大宋内部的平民百姓(自耕农)下手,掠夺他们的资产和土地。

而这种兼并小民的土地过程,就烈度而言,可比跑到大宋边疆去跟野人抡刀子轻松多了。

正是这些掌握着地方话语权的豪强们对开疆扩土的冷淡,却才从根子上导致大宋这个国家机器对外的扩张力缺乏,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