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决战
李刚父子来到皇宫中的时候,这里早就已经聚集了,很多大臣见到他们来的时候都客气的打招呼,但也带着淡淡的疏远。
看着自己的儿子,李刚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很多时候自己儿子把握局面比自己要把握得清楚,到了皇宫看到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李刚心里面就明白了,自己父子二人在朝堂上还是外人。
自己和儿子就像两个闯进朝堂上的外来者,不被排挤打压和迫害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怎么可能会有人听自己的意见呢?
果然,事情向着自己父子二人想象的方向发展。
朝堂之上,争论并不是很激烈,但气氛却很热烈,所有的大臣都站起来了,表达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打!
要一战平定辽东,消灭了皇太极。
兵部尚书张凤翼甚至站出来大谈特谈,现在朝廷的局面一片大好,农民军的造反已经被扑灭了。朝廷空出了二十几万的大军,正是对付皇太极的时候。
完全可以围绕着锦州打一场大仗,一战把皇太极给打趴下。
李恒在的人群中看着群情激愤的朝堂,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上面的崇祯皇帝,见他兴奋的身子都颤抖了起来,无奈的摇了摇头。
朝廷上的臣子都是聪明人,他们看出来皇上想打。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都跑出来赞成了,一个个激动的不行,摆明了是在拍崇祯皇帝的马屁,不想反对皇帝的意见。
即便偶尔有两个人说出了不同意见,也被拍在了沙滩上。
良久之后,崇祯皇帝没说什么,直接宣布了退朝。
李刚父子二人出了皇宫之后,李恒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爹 ,你觉得皇上会不会召见咱们父子,询问一下咱们的意见。”
“不会了。”李刚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李恒哈哈大笑,自己父亲总算领悟了。
事情也如李恒所想,崇祯皇帝退朝之后,根本就没有搭理李刚父子二人。反而是快速的召见不同的臣子,商量着不同的策略。
仅仅三天时间,朝堂上就拿出了决策。
熊文灿的人马不动,用来震慑和扫荡农民军,孙传庭的人马分出一部分给卢象升,剩余人马由孙传庭率领,继续配合熊文灿追剿农民军。
卢象升率领分出来的一部分人马到京城与洪承畴会合。
洪承畴带领自己手下的人马出兵辽东,解锦州之围,与皇太极决战,一战消灭皇太极,平定辽东。
当然了,李家父子崇祯皇帝也不会忘。
李恒继续在京城,李刚则率领自己麾下的人马坐镇蓟州,查缺堵漏,为洪承畴做后援,其他的就没有了。
前面加封的五镇总兵官职虽然还在,但其他的事情不提了。练兵的事情更是没影子,崇祯皇帝的想法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如果辽东这一战打赢了,李刚和李恒的地位肯定就下去了。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一战是肯定能赢的,给李恒安排的地方是蓟州镇,距离不远的位置就是遵化和三屯营,向前就是喜峰口。
没有了五镇总兵的职权,将李刚从赤城调到了蓟州镇,一下子就将他的势力给瓦解掉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看到传过来的命令,李恒面露冷笑。
“这不是明升实降吗?”老钱头看着手中的命令,脸上的表情很焦急,抬起头看着李刚说道,“大人,不能这么算了吧?”
“等着吧!”李恒冷笑着说道,“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李刚没好气的说道:“内部的事情是内部的事情,现在是对外作战,我还是希望洪承畴能够打赢。”
“打赢?”李恒冷笑了一声,“也只能是希望了。”
李恒知道自己父亲是真的希望洪承畴能够打赢,可世间的事不是希望就能够成的,明朝现在这个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赢。
要知道打仗这个东西可看的不光是士兵。
皇太极在辽东经营多年,有多得人心就不用说了,很多蒙古人和满洲人全都是死命支持的,甚至有很多汉人都是死命支持的。
很多明朝的百姓在辽东活不下去,会跑到皇太极那边。
为什么呢?
因为辽东的明朝朝廷盘拨的太狠,税征收的太狠,贪墨成风。皇太极那边的日子好过得很,赋税也低,所以他们才跑。
苛政猛于虎,不是说说的,老百姓可不管你谁做江山,我能活下去就可以了,在辽东明朝的统治基础远不如皇太极。
嘴上说皇太极是反贼,可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那是人家老家。人家在那里经营了几代人了,明朝的官员一茬一茬的换,不断的贪污腐败,拿什么和人比?
不说统治基础,说说作战能力,明军缺饷,断粮装备差,不要觉得明朝的朝廷花了那么多钱,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