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父慈子孝
那白水三老听了庞统之言,感到有些将信将疑。
只不过他看到庞统背后有那么多粮食,又不值得他不信。
于是对着旁边看热闹的几人道:“二娃子,七娃,你们几个没听见?
大公子要发粮了,还不赶紧回家拿口袋?”
那个叫七娃的粗犷的汉子笑道:“不用取口袋,就往我身上倒就行。”
他说着,脱下外衣,将袖口系住,勉强算个口袋,摆到了庞统面前。
庞统知道大家还不相信有这好事,对随从吩咐道:“发粮!”
随从们把口袋打开,露出黄澄澄的上等粟米。
紧接着,随从拿出一个量粮食用的斗,乘了一斗,倒到七娃的衣服里。
七娃不可思议道:“这都是给我的?我可没钱你给你们。”
随从也不答话,很快就把衣服给倒满了,“你这也盛不下一石,是否就这样算了?”
“不不不,”七娃赶忙脱下裤子,又把裤脚给系住,让随从们把裤子也装上粟米。
总算装满了一石,七娃喜滋滋的拿走了。
在场围观的乡亲,见真的发粮,大家一哄而散,赶紧回家取口袋。
那白水三老也开始让人维持秩序,高声喊道:“大家都排好队,不可拥挤。
记住,每户只允许领一石,不准冒领。
这是大公子过节发的喜粮,不要辜负了大公子一片好心。”
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全都从家里拿出口袋,前来排队领粮食。
一石粮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足够一户人家吃上十天半个月。
关键这是白得的。
所以谁领到粮食,都诚挚的对着庞统说一声:“多谢大公子赏赐。”
庞统又把定做的,各种各样的油纸灯笼,分发给孩童们。
就算荆襄未经战火,民间比较富庶。
但普通百姓家的孩童,也很少玩过灯笼。
有了这样的玩具,大家全都欢呼雀跃。
虽然他们不知道“大公子”是谁,但也学着大人们喊“多谢大公子赏赐”。
正在这时,黄尚听到风声,赶了过来,诧异的问庞统道:“庞士元,你这是作甚?
好好的粮食,为何全都分了?”
庞统微微一笑道:“这粮食已经归我家公子所有,想要如何处置,也不劳黄少君费心。”
“你……不可理喻!”
黄尚被气到了,袍袖一挥,气呼呼的回到府邸。
黄承彦正在看书,看到儿子如此,平静的道:“发生了何事?”
黄尚气的坐在桌案后面,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压一压火气道:“那庞统把粮食,运到乡里,竟然以刘琦之名,每人一石分了。
还说是给大家过上元节的喜粮。”
“哦?有这等事?”
黄承彦放下手中书籍,捋着胡须长叹一口气道:“与民同乐,这才是得民心之举。
荆州大势已定,以后你不要再跟着阿琮瞎折腾了,没什么用。”
“父亲这是何意?”黄尚不解的问。
“你还看不明白?”黄承彦道:“刘琦手下,有你姐夫,有庞统、马良杨仪习祯等,荆襄才俊已经尽数被其网罗麾下。
阿琮手下有谁?
他以为舍几碗粥,就能赢得名声?
兄弟二人做事,一个恢弘大气,一个尽显小气,胜负已分,何必再做垂死挣扎?”
黄尚喃喃自语道:“难道阿琮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
荆州,州牧府。
刘表正在跟夫人蔡氏一起用膳。
少子刘琮在旁边作陪。
蔡氏偷摸摸的看一眼刘表道:“琮儿近来忙着在城北开设粥棚,收拢流民,都累瘦了,多吃一些。”
“是,母亲,”刘琮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蔡氏对刘表道:“琮儿也长大了,懂得为父分忧了。
如今天寒地冻,上元节又至,琮儿身为使君之子,理当为父照料贫寒之士。
他所作所为,可都是为了替父亲分担忧虑。
倒是那刘琦,整日穷兵黩武,虽然打下了那么大地盘,可是对咱南郡百姓有什么用?
南郡才是荆州之根基所在啊。”
刘琮道:“母亲不要那么说,兄长率军开疆拓土,千里追击袁术,也算为大汉立下功劳。”
蔡氏笑道:“还是琮儿知书达理,知道爱惜兄长。
只不过母亲也没说错吧,荆州治所毕竟是在南郡襄阳。
襄阳百姓自会分得清,谁才适合做他们的主公。”
“够了!”
刘表把手中的筷子拍在桌案上。
其实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