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家人
大中午太阳正毒的时候,赵东平就火急火燎地赶回了家。
被晒得滋滋冒油的他,也顾不上跟家里人打声招呼,把西瓜往地上一放,脑袋就“嗖”的扎进水盆里。
弟弟赵东安看见哥哥拿回来一个大西瓜,高兴得手舞足蹈,扯着嗓子喊:“妈!我哥带了个大西瓜回来!哈哈!有西瓜吃喽,太好啦,可以吃西瓜喽!”
杨喜妹听到二儿子喊叫,就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拎着一只十来斤重的西瓜,先是心疼一下。
不用问,指定是大儿子在镇上买的。
其实,赵东平在拿西瓜和拿块肉之间来回抉择了一下,最后选了西瓜,原因是西瓜解渴,也便宜,能跟他的钱对的上。
他在空间里挑了一个不大的西瓜,空间里的西瓜多的是,大的,小的,红壤的,黄瓤的,有籽的,无籽的都有,拿多了怕解释不清,所以只拿了一个出来。
赵东平回来时,午饭时间都已经过啦,但一家人听说他回来了,都没吃午饭,一直等着他呢!
“东平,事儿都办好了吗?”杨喜妹还是舍不得说儿子,毕竟儿子买西瓜也是为了给家人吃,而且他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以后家里还要靠他撑起来呢!
赵东平用一块发旧的棉布擦了擦脸,这块擦脸巾磨的都不吸水了,可还舍不得扔掉。
“好啦,都弄好啦!到时候拿着证明,去城里我们住的那片儿街道办落户就妥啦。”赵东平笑嘻嘻地跟母亲说道,完全没有因为母亲是农村妇女就懒得多讲。
杨喜妹笑着点头,“快进屋吃饭吧,你爷奶一直在等你呢,饭都没吃,非得等你回来一起吃。”
赵东平一听,赶忙跑进屋里,还不忘对赵东安喊:“安子,把西瓜放水里冰一下,下午再吃。”
赵东安因为不能马上吃到西瓜,心里有点小失落,不过他很听大哥的话,麻溜地跑到水缸边舀水来镇西瓜。
堂屋门口站着个小姑娘,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嘻嘻地看着赵东平。她是赵家的小女儿赵东雪,今年才十一岁,比弟弟赵东安小四岁。
妹妹可乖了,弟弟就调皮多啦!他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小辫子,笑着说:“小雪,是不是肚子饿啦?走,咱们进屋吃饭去!”
赵东平推着妹妹进了屋,一眼就看到堂屋里正在摆碗筷的奶奶和坐在堂屋正位上的爷爷。
赵东平赶忙叫道:“爷,奶,你们咋还不吃饭呢!饿着肚子等我,下次可不许这样啦。”
赵奶奶笑眯眯地端详着几天不见的大孙子,觉得孙子瘦了,心想肯定是到了陌生的地方,吃住都不习惯,没有在家里自在。
“没事啦,就一会儿,不会饿坏的。东平,你妈说你去镇上办户口迁移啊?办得咋样啦?”赵奶奶笑着问道。
坐在正位的赵爷爷板着个脸,心里嘀咕:这老婆子,把我想问的都问了,那我还能说啥?
赵东平看着奶奶笑了笑,又瞧了瞧正位上假装严肃的爷爷,回答道:“都办好啦,等到了城里,去我们那片街道把户口落下来就行咯。”
赵东平又耐心地说了一遍。
“好好,我大孙子是城里人啦!”赵奶奶高兴的露出缺颗牙的牙床。
一家人都很高兴,然后就开始围着桌子坐下。
赵奶奶先递给赵爷爷一个窝头,然后又笑着递给大孙子赵东平一个,自己也拿了一个。杨喜妹则负责给大家盛一碗糊糊汤,汤很稀,正好搭配干粮,还能解渴。
一家人都等着赵爷爷先动筷子夹菜,这才纷纷开始吃饭。赵家可没有吃饭时不说话的规矩,赵东平就把自己离开家去轧钢厂报到的事情讲了一遍,一家人边听边吃,一顿午饭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
听说赵东平去了厂食堂,一家人都惊讶得合不拢嘴!
杨喜妹想问儿子话,瞅了赵爷爷一眼,硬是憋住没问。
可赵东安这傻小子才不管呢,张嘴就问:“哥,哥,你一个大老爷们咋跑去做饭了?你会做饭不?”
赵东平抬手就给了他一个脑瓜崩,“会不会说话?”
然后又对着爷爷奶奶和杨喜妹解释:“村里二拐叔出去做饭的时候,我跟着打过几次下手。我看厂里招这个,就想去试试,没想到还真成了。其实他们做的饭挺简单的,就是大锅菜,还没二拐叔手艺好呢,主要是他们缺人手,就录用我啦……”
赵东平叽里呱啦解释一通,其实他有个毛病,一说谎就愿意滔滔不绝,好像说得多就能把谎圆回去似的。
赵东平话刚说完,别人还来不及开口,赵奶奶就忙不迭地捧场道:“还是我大孙子聪明,一学就会。这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我大孙子就是天生吃这碗饭的,人家常说,三年饥荒,饿不死厨子,我大孙子这手艺选得好!”
众人一阵无语,赵爷爷都懒得搭理这老太婆,她老是抢大家长的话语权。
这时候,赵东安也想到,做饭就可以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