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续接华夏文脉!
此话一出,所有教授皆是身躯一震。
“什么?一篇白话文也配得上榜首?”
“一篇白话文,何德何能?”
“太不像话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文学正统仍是以文言文为尊。在这些专家教授的眼中,白话文作为日常通俗用语,粗鄙、简陋,难登大雅之堂。
而锦绣文集收录每年高考作文中的优秀文章,代表着全国考生的最高水平,是全国高三高考的文采结晶。
锦绣文集里的文章,更是有着严格的等级排名。越是靠前,意味着越得专家赏识。
作文集的第一篇,尤其引人注目。它不仅代表着文学专家的眼光,更是文坛权威的倾向。
这样重要的位置,怎么是一篇白话作文?
突然让一篇白话作文成为锦绣文集的首篇,这些教授自然是难以接受。
“王教授,不能因为您推崇白话文,就如此偏袒吧?”来自沪市的李教授气愤地说道。
“是啊,不能因为您个人喜爱白话文,就有失公允吧?”燕京的汪教授也附和道。
“而且,王教授、陈教授,你们都是京大文学院的同僚,这样做难免有让人猜忌啊。”
王鹤祥近几年推崇白话文运动,在场的各位专家教授身为文坛中人,自然是有所耳闻。只不过,学术界内,经常有出现这种类似的标新立异的事情存在。
对于白话文运动,他们既算不上是支持,也算不上是反对。
只不过,他们身为一省高考语文的负责人,觉得自己从省内精挑细选出的文章竟然败给了一篇白话文,简直是奇耻大辱,因此不由得愤愤不平。
面对众人的质疑,王鹤祥神情淡然,脸色不变。
他看向众人,将手中的狂人日记传下去,沉声道:“你们不服气的,先看完再提意见。”
陈松年立刻从包中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狂人日记》,分发给在座教授。
“白话文有什么好看的?”
“是啊,白话文能写出什么好文章?”
诸位教授心有怨言,嘟囔道,但还是接过了陈松年递上来的狂人日记,看了起来。
起初,诸位教授接过文章,一开始脸上还带着几分不屑。
然而,看着看着,他们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神情严肃,纷纷意识到,这篇狂人日记,似乎与平常的白话文有些不同。
看完,会议室里寂静无声,空气仿佛凝固。诸位教授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久久无言。
“诸位专家教授,觉得这篇狂人日记怎么样?”王鹤祥看着各位教授精彩纷呈的表情,笑着开口。
在座的各位教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
不是他们不想开口,而不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这篇狂人日记,带给他们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浸淫古典文学半辈子的老学究,何曾见过如此现代派的作品?
这可是迅哥儿的狂人日记,一出手就是华夏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作为华夏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用最直接的语言打破了古典文学的桎梏。这种语言的革新不仅是文学上的,更是思想上的解放,让华夏的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
全篇白话文,简洁有力,锋芒毕露,如刀刃般切开了旧社会的僵化与陈腐。
尽管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少了些凝练和韵味,但它的通俗易懂和贴近口语的特点,使得阅读体验异常流畅。而现代派小说的技巧与白话文的结合,更是将小说这一形式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今年语文作文的主题是‘传统’,你们其他省份的作文或歌颂、或批判,但没有一篇像这篇《狂人日记》这样有力。”
王鹤祥说道:“这篇狂人日记,通过“吃人”这一惊世骇俗的象征,揭露了封建传统的残酷与对人的异化。”
“小说中的“狂人”看似精神错乱,但他的“狂”正是对封建礼教的清醒抗议,对人吃人的社会机制的深刻揭露。”
“这位林风同学以一篇短短的小说,把华夏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病症剖析得淋漓尽致。”
“这种批判的力度和深度,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教授,你们敢写吗?”
几位教授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无奈与苦笑。
如果这篇《狂人日记》是泛泛之作,他们定会竭力抗争到底。可是,即便他们心底看不起白话文,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篇《狂人日记》确实狂得厉害。
他们挑选出的那些文言作文,尽管词藻华美、主题明确,但如果让他们自己亲自执笔,他们有信心能写得更好。
然而,而这篇狂人日记,让他们自己写,他们写不出来!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们能写,他们也不敢写!
他们都是古典文学出身的教授,骨子里有一半浸透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