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
结兵。
这个职务在沙州本地大概只能哄小孩,啥事也办不了。
而最坑爹的职务就是豆卢军支度使了。
因为河西诸军当中,唯有兵员三万三的赤水军,是有单独的支度使,财政上有一些独立性。而兵员仅4300的豆卢军,此前根本没有设“支度使”这个职务!
这个事情也很好理解,一个人有一百亿的财产肯定要找“财务助理”帮忙管钱,而只有一万块的话,那还是多担心一下自己将来的生计比较好!
兵员都没超过五千的豆卢军,后勤压力要比赤水军小得多,当然没必要专门去设一个“支度使”的职务了。
凉州节度府下面本身就有支度使,负责麾下各军的财政支出。
也就是说,这个什么“豆卢军支度使”的职务,是朝廷最近才“发明”出来的,方衙内就是豆卢军的第一任支度使……极有可能也是最后一任了。
所以说担任这个官职的人,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完全没有参考,也完全没有明确说法。
如果方重勇愿意,他啥也不做都没什么关系,因为河西节度府和豆卢军之间的固有系统本身就运行顺畅,而且类似官职并不在李林甫此刻还在编撰的《唐六典》里面。
洋洋洒洒的三个官职,看上去很唬人。然而仔细分析以后却发现……貌似什么也不用做。
方重勇面无表情的双手接过圣旨,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牛内侍可以回去复命了。”
他现在连客套都懒得跟对方客套了。
看到方重勇如此不识趣,牛仙童真想甩袖子就闪人。但是他的事情还没办法,只能憋着内心的恶气,言语不善对着方重勇说道:“圣人还有一封亲笔信交给使君的……哦,现在已经不是使君,而是员外了。”
他不情不愿的从袖口的拿出一封信,心中暗骂方重勇这个毛孩子不懂礼数。
按照“正常”的情况,方重勇应该对他好言恭维客套一番,随后献上“跑路钱”。然后牛仙童再“礼尚往来”的将圣人的亲笔信给方重勇。
套路应该这么走才对呀!
牛仙童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是怎么在想,也搞不懂对方为什么当了京官却一点都不高兴,反正对方不讨好自己就是不对,等回到长安后,有这一位好看的!
他在心中暗暗发狠,却是对方重勇皮笑肉不笑的叉手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离开了甘州府衙。
拿着这份内容复杂,套路深厚的圣旨,方重勇看了又看,忽然想起刚才牛仙童对自己的称呼。
现在他已经不是方使君,而是方员外了!
脑子里出现前世电视剧中那些富态又挺着大肚子的“员外”,方重勇感觉略有些微妙。
好像自己已经进入了大唐官场这个光怪陆离的奇葩圈子,并成为这个圈子里面的一个难以描述的另类。
“使君,这……”
严庄一脸苦笑的凑过来询问道,现在甘州府衙基本上都知道方重勇被调职这件事了。
唐代官员一般任期都是四年,四年后轮转等待选官。这个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可以是几十年,短的立刻就走马上任。但像方重勇这样频繁调职的人,还真不多见。
足以见得前途远大。
根据后来白居易在史书中的吐槽,大唐官员要是不轮换个二十次以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官运亨通”。一辈子轮换三四次就没声息,后面苦等几十年的官场卢瑟大有人在。
换官职换得勤快不但不是倒霉蛋,反倒是潜力巨大的象征。
“我在那边站稳脚跟以后,就想办法调度伱过去。或者你现在就辞官,作为我的僚属一同前往?”
方重勇将严庄拉到一边问道。
“当然是跟着使君……员外一起了!这鸟县尉谁想干谁去干就得了!”
严庄咬了咬牙说道。
听到这话,方重勇略有些意外,随后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县尉通常是不得志,没有后台的科举中举之人的第一个官职。但凡有点后台的明经科都是不愿意去的,更别提进士了。
这个官职概括就是:权小事多麻烦大!
虽然“理论上”的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但实际上县里芝麻绿豆的事情都归县尉管。比如说张掖县这边,要跟张掖城外的城旁沟通,那能县令出马么?肯定是县尉去公事公办,公事办不了以后再来想别的办法啊!
这是“入流官”中的底层存在,严庄其实一点也不稀罕。
在方重勇身边可以当个“不入流”的佐事官,说白了就是类似师爷一般的人物,却又带编制,只不过是方重勇给他发俸禄而已。
“方员外,到偏远地方赴任的中枢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厨子、舞女、医官、僚佐、护卫。员外何不在甘州本地请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