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下乡前的时间非常紧凑,转眼就到了出发的日子。
头一天晚上韩婉箐捆好被褥毛毯和蚊帐,将仿制的军用水壶,搪瓷缸,搪瓷盆等拿网兜兜上,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全收进新换的皮箱里,再检查一遍父亲给她准备的常用药品,有感冒药、腹泻药、退烧药,碘酒等以及一些清热解暑方便冲水喝的中药材。
一家人陆陆续续进来给她送离别礼物。
大嫂张春暖先进来将手中的长筒胶鞋塞进她的网兜里叮嘱:“小妹我给你买了双新胶鞋,方便你下水田。”
大哥韩立志也拿出一个手电筒:“乡下地方没有电,到处黑的很,小妹你带着手电,注意安全,晚上别轻易出门,出门也别省,电池我给你买了好几节,不够我后面再给你买。”
小弟韩立义和大侄子韩红旗手拉手一起凑上来抱住她,两人异口同声说:“姐/小姑我们俩凑钱给你买了一盒雪花膏,你可以擦香香的,一直漂漂亮亮!”
韩婉箐噗嗤一声笑出来,她点了点两个小孩的额头问道:“你们两个哪来的钱买这么贵的东西?”
“我们赚的!”小弟韩立义骄傲挺胸。
“还有我们攒的压岁钱。”小侄子韩红旗也不甘示弱凑上来。
江城多水,两个小家伙经常去摸鱼虾,有时候摸到大点的鱼,就可以偷偷跟其他人交换换几分几毛零花钱。再加上两个小孩子逢年过节收到的大人给的压岁钱,韩小弟是个手松爱花钱的,攒钱这方面应该是侄子出力更多。
韩婉箐揉了揉小豆丁弟弟软绵绵的小脸蛋,又轻轻拍了拍小侄子的头,对这两个可爱又懂事小家伙简直心都要化了。
韩父抱着一沓书递给韩婉箐,这是他花心思整理收集的。有早些年的大学教材和一些家常菜谱、种田、养殖、地理、历史、科学方面的技能书,他郑重的叮嘱:“囡囡,到了乡下也别放弃学习,任何时候知识都是最宝贵的,人这一生中很多东西都会离开你,只有知识,一辈子都属于你。”
“嗯。我会的,爸爸。”韩婉箐接过书表情郑重的点头。
“还有这是你妈亲手给你缝的。”韩父又将一个细软的布包递给女儿。
韩婉箐抬头看向站在门口一直没说话没什么存在感的韩母笑了一下:“谢谢妈。”
韩母冉月淡淡的点点头。
把这些东西都打包进行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
韩婉箐不但吃到了清甜香嫩的韭菜炒鸡蛋,还啃了大嫂做的糟卤虾,韩父蒸的鲜鲈鱼,以及东门国营饭店大厨最拿手的红烧肉。
第二天一早,在韩父不舍的眼神中,韩大哥用自行车载着妹妹绑好的行李,一瘸一拐带着妹妹推车去知青办门口。
她下乡的地方近,不需要坐火车,只用在知青办门口集合,等着大卡车拉他们就行。
两人到地方等了一会,一排挂着大红花的军用卡车就挨个开进了这条街道。
韩立志帮妹妹把行李在车斗放好,又塞了一条手绢,里面包着鼓鼓囊囊的钱。
韩婉箐摇头不肯拿:“哥我带钱和票了。”
她这次出门家里给准备了一百多块钱,各种票证也带了不少,身家特别丰厚。
“你拿着,出门在外穷家富路。”韩立志坚持塞。
“哥,我这次离家这么近,想回来时搭个进市里的汽车就回来了,真不用带这么多钱,而且你把钱都给我了,嫂子小侄子还有快出生的小侄女怎么办。”
“我们在家里不缺什么不用花钱,再说缺了我还能挣。”韩立志瓮声瓮气继续强硬塞钱。
这段时间做为家里大哥的韩立志心里十分煎熬。
家里就妹妹一个女孩,他们一家从小就如珠如宝疼着,根本没舍得让她吃一点苦。
可惜现在政策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要下乡。
很不巧。
韩大哥今年二十八岁,比韩婉箐大十岁,早已经毕业工作,韩小弟今年又才八岁,比她小十岁,还是位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小豆丁。
因此家里符合下乡条件的只有刚高中毕业的韩婉箐。
“你去乡下保护好自己,干活别太拼命了,家里不指望你挣公分换口粮,缺什么你就买,知道吗?”
“嗯,我知道。”
放完一挂鞭炮,敞篷卡车即将启动,街道上送行的人群渐渐响起离别的哭声。
韩立志将妹妹送上卡车后车厢,看着大卡车慢慢启程,一直到车都走远了,他还是站在原地久久不动。
韩婉箐跟车上的一堆人一样拼命挥手,直到离开这条街再也看不见,她才缓缓坐回来。
离别的伤感包围着她,正难过的快要哭出来时,旁边挨着她的女孩子先呜的一声哭了起来。
对方哭的声音不大,但是泪流满面的样子显得十分凄惨。
韩婉箐愣了一下,连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