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青涩
柏仲在县电视台精彩亮相后,引起一众女生崇拜。
某位女生将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托人转交给他,某位已婚少妇给他寄来一首李清照的《一剪梅》,还有人将倩丽的写生照邮寄给他并留言——“见照如见人”。
柏仲看着那些信件和相片心就砰砰跳,但他坚信他们都是一时心血来潮,个别人甚至把他错当成影视明星。他进一步推论,若是在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这些书信或许带着几分真情实感?陡然间,他想到《平凡的世界》里那个孙少平。哎呀,路遥真是个伟大的作家,他能让地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爱上双水村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孙少平,这在当下社会简直是天方夜谭!
果不其然,那些写信和寄照片的女子随着几阵雁鸣声消失得无影无踪,给他寄《一剪梅》的那位少妇倒是又寄来过两封知冷知热的信。但是,她想表达的意思似乎超出了柏仲的认知世界!
夏晓涵来自西北某农村,她知道农村女孩为男孩织毛衣意味着什么?她对柏仲虽然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但却鬼使神差地到落雨河乡集市上称了一斤六两混纺毛线,闲着就用织毛衣的签子勾来挑去,不到一个月就将一件板栗色的男式毛衣织好。
柏仲以为夏晓涵在给她哥哥织毛衣,就打趣说:“夏老师,改天帮我姐姐柏灵织一件毛衣。”
夏晓涵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柏仲的脸立即烫得像刚煮熟并捞进冷水里的坤鸡蛋。
暑假期间,夏晓涵志愿为村里的学生办了一个免费的绘画培训班。
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绘画培训班。
夏晓涵拿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弯来绕去,一条河和几座山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黑板上,同学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一个女同学举手问夏晓涵:“老师,你画的是不是落雨河风光?”
夏晓涵反问道:“你看哪儿像落雨河?”
那个女同学说:“河的第三个拐弯处那间房子,就是我家呀!”
夏晓涵惊奇地说:“你真聪明,我画的正是二道坝那一段的落雨河风光。”
那个女同学兴奋异常,说:“夏老师,你能把这幅画拍成照片发给我妈妈吗?”
夏晓涵说:“当然可以。”
于是,这个女同学就借夏晓涵的电话给她妈打了个电话,并让她妈加了夏晓涵的微信。
夏晓涵用手机拍下那幅粉笔画和那位女同学,从微信上将相片传给那位学生的妈妈。
那位女同学的妈妈发了三个哭泣的表情。夏晓涵知道微信上的表情并不代表人真实的心境,但她还是感到一丝不安。
那位同学的妈妈见夏晓涵没有回复,就发来一句话:“谢谢,你让我看到久别的家!”
夏晓涵心里一惊,回到:“常回家看看,孩子不能没有母爱。”
对方又发来一连串哭的表情。
夏晓涵问道:“怎么了?”
对方回:“我十分想我的孩子,想家。”
夏晓涵重复道:“常回家看看。”
对方半天才回了三个字:“要挣钱。”
夏晓涵回了两个字:“保重。”
柏仲邀请夏晓涵去他家吃晚饭,夏晓涵趁机将那件板栗色毛衣送给他。
柏仲像抱着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抱着那件毛衣。
夏晓涵打趣说:“咋,怕你女朋友不高兴?”。柏仲连忙摇头说:“我没有女朋友。”夏晓涵的脸上浮出一片火烧云。
柏仲莫名其妙地把果果姐与夏晓涵扯到一起,他偶然发现果果姐才是他想要追求的“女朋友”。
于是,他执意将一百元钱塞给夏晓涵,说:“你如果不收钱,这件毛衣我就不能穿在身上。”
夏晓涵听懂柏仲的弦外之音,加之她原本也没有西北农村女孩的那种微妙心思,就勉为其难地收下那一百元钱。后来,她又用那一百元钱去落雨河乡集市上称回一斤二两梅红色的混纺毛线,估摸着为柏灵织了一件翻领毛衣。
柏仲这才发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果果姐意外地收到柏仲的一封信,她心潮澎湃,却不敢断然接受柏仲的爱。她与柏仲的交往有限,虽然这个小伙子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里舒服,但爱情和婚姻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她没有十七八岁女孩那种试错机会和资本,她要的是一个基于家庭的爱情。
柏仲天天等夜夜盼也不见果果姐回信,就坚持一周寄一封信给她。
终于,果果姐给他回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你是否读过《围城》,你现在只想着‘往城里冲’。但是,你是否想过‘冲进城后’自己会后悔?”
柏仲还真没读过著名的《围城》,但他对《围城》里面的几个角色均有所耳闻,特别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方鸿渐。于是,他就找夏晓涵借《围城》,他前阵看到夏晓涵正在读这本书。
夏晓涵调皮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