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陶地开花结果
范蠡带着独山逃出了越国后,到了楚国,先拜访了他的老师百里长河。
见面后,范蠡向老师行礼,说道:“学生拜见老师,许久未见,老师一切安好?”百里长河微笑着回答:“范贤弟,不必多礼。我一切安好,只是岁月不饶人啊。”
范蠡叹了口气,说道:“老师,此次前来,是有一事想请教。如今我已逃离越国,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望老师指点一二。”
百里长河沉默许久,仿佛在回忆着什么,然后才缓缓开口道:“伴君如伴虎啊!这可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老虎怎么可能不吃人呢?除非它不再是老虎了!想当年,我祖父百里奚辅佐君王时,那也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啊!如今,我只希望我们家的子子孙孙永远都不要去做官,远远地离开那些权力斗争的漩涡。”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似乎对官场的险恶早已看透。
说完这些话后,百里长河重重地叹了口气,并陷入了沉思之中。
百里长河说出这样的话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肺腑之言。或许只有经历过官场风云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范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老师所言甚是。权力的诱惑往往使人迷失自我,而远离官场或许能保一世平安。”
百里长河拍了拍范蠡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有智慧的人,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辞别老师后,范蠡又急促回来拜见兄嫂。他见到兄嫂,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说道:“兄嫂,我此次回来,是向你们道别。”
兄嫂面露担忧之色,问道:“弟弟,你这是要去何处?为何如此匆忙?”
范蠡深吸一口气,回答道:“越国如今局势复杂,我不得不离开。请兄嫂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范水的眉头紧紧皱起,如同两道深深的沟壑,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疑惑和担忧。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问道:“二弟啊!你可是战功赫赫,屡立奇功,到底犯了什么样的罪过,竟然如此严重,连他的战功都无法抵消?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误会或者隐情呢?”
“哥哥,我一直以来都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抱负,如今已经完成了使命,也算是不负所托。我现在只想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自由之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范蠡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回答道。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释然和满足。
他的目光犀利而坚定,似乎要透过眼前的勾践看到事情的后来的不测。
范水深知二弟的为人和功绩,不相信这样一个英勇无畏、忠诚奉献的人会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心中充满了对二弟的信任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兄嫂沉默了片刻后,嘱咐道:“路上多加小心,有什么需要尽管来信。”
范蠡与家人拜别后,接着,范蠡往北方向前行,路过西村时,他见到了西施的老父母。
他心中一阵酸楚,但不敢说出真相,瞒着两老说道:“西施在姑苏城一切安好,她继续为越国效力,不能回来探望二老。我此次前来,是受她所托,给二老留下一笔金银,以表孝心。”
西施的父母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范蠡告别二老后,又来到了与西施第一次相遇的柳桥头河边。那一轮月光依旧洒在水面上,仿佛在为他指引前进的道路。他静静地站在河边,回忆着与西施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感慨。
最后,他带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齐国的路。一春江水向北流,在诉说着他的离去和新的旅程的开始……
范蠡向北方的齐国前进,路过西施居住过的寺庙。他走进去,虔诚地参拜着,心中默默发誓以后永不为官。
突然,一个僧人霎时出现在他面前。僧人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微笑着对范蠡说:“施主,你为何在此发誓永不为官?”
范蠡黯然神伤地回答:“官场如虎口,我已看透其中的纷争与虚伪。只想过平静的生活,远离权力的诱惑。”
僧人点了点头,说道:“施主能有此觉悟,实属难得。不过,人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有时候,放下过去的包袱,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范蠡若有所思地问道:“大师所言极是。但我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呢?”
僧人微笑着说:“施主不妨随心而行,相信内心的指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只需用心去感受,便能找到答案。”
范蠡听后,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他谢过僧人,继续踏上前往齐国的旅程。一路上,他思考着僧人的话,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僧人告诉范蠡,北边有个地方叫陶地,那是一个适合他安居乐业的地方,那里有三棵半桂树。而种下桂树的土地,将会助他一臂之力。
范蠡谢过僧人的指引,继续向北前进,终于来到了陶地。果然,他在这里找到了那三棵半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