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尘封的历史
苏清歌在图书馆中找出了所有记载商末周初时期的史书,试图在里面找到有关伯邑考的内容。
然而,让她失望的是,几乎所有史书中记载的伯邑考,都是死于纣王之手,只有宋代郑樵的《通志》中,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但也没有说明白伯邑考真正的死因。
苏清歌倒不是怀疑史书记载有误,可如果按照史书记载来看的话,那首诗所流露出来的怨气,就无法解释了。
“这位同学,我看你今天已经跑了两趟图书馆了,你想要查什么?或许我能帮到你。”
“哦,是孙教授啊,我想找伯邑考的死因,只是这里除了《通志》以外,所有史书都记载的是死于纣王之手。”
苏清歌站起来答道,孙教授是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学识非常渊博,所以苏清歌对他很是尊敬。
“哦?”
孙教授一下来了兴趣,他看了一眼苏清歌面前的书,全部都是历史方面的这里是医科大学,学生们平时在图书馆查阅最多的资料,都是医学方面的书籍,极少有人会这样去找历史资料。
“你为什么对伯邑考的死这么感兴趣?他是被杀死的,并没有什么医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啊。”
“我就是突然来了兴趣,所以就来查下资料,想不到竟然打扰孙教授了,真是抱歉。”
苏清歌并不想说出实情,因为那样毫无意义。
“这样啊,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贵族继承都是立嫡立长,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上古时期流行的是杀首子的制度,原因是为了血统纯正,防止女子第一胎生的不是自己儿子,所以如果伯邑考不是被纣王所杀,那一定就是被周文王杀的。”
“啊?”
苏清歌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残忍的制度,但她还有一个问题。
“那么贵族有没有可能,会吃掉杀死的儿子呢?”
当她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有些后悔了,这么荒诞不经的事情,怎么可能是真的,这也太炸裂了。
可孙教授接下来的回答,直接冲击了她的三观。
“会,《墨子》中记载,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
这段话的意思是,楚国南方有个叫做桥的食人国,这个国家凡是生出两个以上儿子的时候,就会把长子杀了并且分吃掉,这样就会对其他的儿子有极大的好处。
苏清歌自然听懂了这段古文的意思,她结合史书的记载,一下就理清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武王伐纣历数纣王罪状,其中一条就是纣王废除了活人祭祀,由此可见,伯邑考根本不是纣王所杀,因为完全没有必要,文王杀长子,立武王为太子,这才是真相。
而后世因为要为圣人隐,就把这段故事栽到了纣王身上,反正他是有名的暴君,也不差这一件事。
难怪郑樵的《通志》中会认为史书中这段记载荒诞不经,却又没有记载真正的实情,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实在是他不敢啊。
这样一来,那首诗中饱含的怨气就说得通了,假如文王只有伯邑考一个儿子,那他就不会死了,所以他才会发出既生考,何生发的哀叹。
想明白了这一点,苏清歌突然心头一震,对季氏父子的自杀有了新的看法。
季栲先推下了季常,然后才自杀,又或者是两人扭打中双双坠楼。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明老头在忽悠自己?他们的病情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得到控制。
苏清歌虽然想了很多,但实际上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她迅速把书籍放回了原处,向孙教授道了一声谢之后,便匆匆离开了图书馆。
“真是个有意思的学生。”
孙教授看着苏清歌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便回了办公室。
急匆匆走出图书馆的苏清歌,突然放慢了脚步,这时候应该去哪呢?
是去派出所说明两人死因?先不说自己说的人家会不会信,即便信了又如何?
又或者去找老头问清楚?但自己目前还没有想好要不要继续在那实习。
纠结中的苏清歌,不知不觉的竟走出了学校大门。
“苏同学。”
有人喊了她一声,把她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言警官?”
苏清歌很奇怪的看了看喊他的人,言冰岳这时穿着一身便衣,就站在不远处。
“还有什么事吗?”
苏清歌以为对方要继续找她协助调查,便走过去问道。
“哦不,我是下班路过这里,刚好看到你,就跟你打了一声招呼。”
“哦!”
苏清歌随便应了一声,正打算离开。
“等一下,苏同学,相请不如偶遇,可以请你一起吃个饭吗?”
“啊?”
虽然这时候已经快到饭点,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