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2
因此西晋时代,除了尚书台这个外台之外、还出现了门下省(原侍中寺)、中书省、散骑省、秘书省4个内台,相互分权制衡。
这1制度经日后增删损益,逐渐形成了隋唐的3省制。
即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3权分立的制度。
从史书的职能描述看,侍中本身是服务皇帝的内侍近臣,属于“掌侍左右”的清贵闲差。
然而从“执虎子”、“掌唾壶”等实际工作内容看,侍中1职也并非如《百官志》形容般清贵,不过是帝王身边的趋走小臣。
两汉侍中由于多次爆发宫廷丑闻,或者谋刺皇帝、或者奸乱宫闱,因此长期被迁出禁中,没有染指中枢权力的资格。
为了维护皇室尊严,东汉皇帝更倾向于任用阉人担任左右侍从,这也间接增加了中常侍、中黄门干政的机会,东汉的宦官政治盖源于此。
灵帝死后,十常侍由于行刺何进而遭遇毁灭性打击,连累宦官集团彻底瓦解。
阉党覆灭后,皇帝的近侍不得不改用士人,献帝遂着手恢复侍中机构,并增益其权力,侍中遂开始“省尚书事”,这1制度后被曹魏继承并沿袭。
魏廷侍中机构包含了侍中、散骑诸官,他们“共省(审核)尚书事”,实际是借此制衡尚书、中书2省的权力;正如昔日汉武帝设立尚书,制衡3公9卿1般。
经过魏、晋两朝的发展,侍中寺改称为门下省;
散骑省从门下分离而别为1省,加上魏朝的中书省,西晋的秘书省,与两汉旧有的尚书省,共同构建起当时的权力组织结构,并成为隋唐时代5省6曹、3省6部的雏形源流。
但无论如何,尚书省地位始终超然。
至北宋,权力被进1步分化,3省6部成为寄禄官,真正的权力中枢被1分为3,成为中书、枢密院及3司。
政、军、财各自为政,即便贵为相公,也不能1言而决。
再至大明,中书省被演变为内阁,尚书省的6部成了摆设。
清代时,军机处、尚书省又两权对立…
或许,这就是权力的游戏吧?
尽管这不过是1种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