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十九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9

第十九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9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于是乎,尽管众人满腹疑窦、心事重重,却也不得不暂且按捺下各自复杂的情绪,堆起笑脸用宴。

宴后…

庞德公、庞山民父子迅速离席告辞;

由此可见,庞德公确实不喜欢襄阳城,或者准确来说,是他不喜欢与刘表同处1城。

尽管庞德公1再示意众人不必相送,但黄承彦还是起身送庞德公直至大门外…

当然了,过不多时,黄承彦复又折返而归。

蒯越、蒯良兄弟则趁黄承彦出堂之时,微不可查地向蔡瑁使了个眼色,后者秒懂,并向2人微微颔首;

韩嵩、邓义2人毫无离意;

个中详情未明,谁有心思离去?

这些人不愿离席,马俊、向朗2人便不好离席而起。

因此,在少了庞德公父子之后,蔡瑁只好清了清嗓子,起身向堂内之人行礼。

“诸君,请听蔡某1言!”

见堂内之人,包括马俊、向朗这两个头铁之辈皆作出“洗耳恭听”之态,蔡瑁方才再次开口。

“诸君,距邺城之战至今,已1旬有余,诸君可曾听闻此战之战报?此事是否属常?”

马俊闻言正欲开口反驳,却霍然惊觉…

蔡瑁之言委实无可反驳。

按照常理,无论此战孰胜孰负,皆应有战报辗转流传至荆州才对。

要知道荆州南阳郡,那可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故乡、东汉的陪都、名门士族聚居之地,所以,没有什么消息,可以瞒过荆州士人。

那么问题来了。

邺城之战的起因、发展,甚至卫府出兵河北的大致时间,荆州人都1清2楚。然而…

战果呢?

卫府和大将军府,到底谁赢了?

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甚至如蒯越、蒯良兄弟这种智者,都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正当众人陷入沉思之时,蔡瑁骤然笑了起来。

“诸君不妨试想,若非袁本初于邺城城下惨败于卫府,又岂有今日之事乎?”

蔡瑁可谓1语惊醒梦中人。

蒯越“腾”地1下霍然而起。

“德珪!事不宜迟!某等当尽速行动!”

言罢,其人紧紧蹙起眉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黄承彦、韩嵩、邓义等堂内众人。

“诸君!荆州或兴盛、或覆灭,尽在诸君1念之间!如何抉择,诸君1言可决!”

见马俊又欲反驳,蒯越目光如电1般,狠狠瞪了后者1眼、暴喝1声。

“住口!卫府于邺城城下大胜袁绍,此事已完全不必再质疑!”

蒯良站起身力挺自家兄弟。

“诚然如此!非但邺城之战战果不明,更兼青州毫无消息,以某观之,冀、青2州,或已尽归大汉亦未可知!

诸君,天命在我大汉!荆州或兴旺,或败亡,皆在诸君1念之间也!”

蒯氏昆仲1言既出,堂内登时鸦雀无声。

黄承彦神色虽如常,但眼神却不断闪烁;

马俊、向朗2人惊疑不定;

其余荆襄豪族之人,则干脆抚须垂首不语。

韩嵩、邓义2人,更是冷汗涔涔而下,1时间讷讷不能言。

原因无他,这个消息,委实过于震撼。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庞山民娶诸葛亮小姊。山民是庞德公之子,庞统是庞德公之侄,即山民的堂兄弟。换言之,卧龙与凤雏,还沾染姻亲关系。

(庞)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襄阳记》

诸葛亮凭此背景,也得到了同荆州门阀交往的机会。

马良拜诸葛亮为兄,马谡拜诸葛亮为父,兄弟并显。向朗与诸葛亮亲善,官至丞相长史(2号人物)。追根溯源,无疑出自昔日在荆州的交情。

注:马氏兄弟事见《蜀书9》,向朗事见《蜀书十1》,文多不载。

可知,诸葛玄对子侄辈的婚姻安排,本质是“攀缘权门、联姻贵戚”。其最初想法,大约是完成诸葛家族的荆襄化,融入当地士族圈子。

然而随着诸葛玄死去,诸葛亮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王永平在《汉末士人流动与刘表政权兴衰》1文中,曾敏锐指出:

荆州地区的门阀豪族,按照年龄与族望,可以分为“耆老派”与“少壮派”。耆老派心向曹魏,致力于统1;少壮派则致力于寻找新的代理人,谋求长期割据。

我对此深以为然。

理由相当现实。如果归降曹魏,那蔡瑁(襄阳)、蒯良(襄阳)、韩嵩(义阳)、刘先(0陵)、桓阶(长沙)为代表的荆州门阀,依然可以凭借“促成统1”的功劳,维持昔日的尊贵地位。

但荆州地区的中下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