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9
》
建安十3年(208)讨伐黄祖(荆州江夏)便就是孙权对“榻上策”的实践。
此事对孙权来说,是两难。
若周瑜西征失败,那东吴势必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若周瑜西征成功,凭借川蜀的崎岖地形,也就不必居于人下,完全可以关起门来称孤道寡。
后来钟会入蜀(263),野心滋甚,便自诩“若大事不成,吾不失为刘备也”。
可见益州的环境有多么适合割据。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吾)不失作刘备也。--《魏书钟会传》
其实孙权面临的窘境,与刘琮十分相似。两年前(208)曹兵南下时,刘表新丧,刘琮战和不定,幕僚傅巽进言:
“若刘备不足御曹操,则主公也会跟着刘备受牵连;若刘备足以御曹操,则刘备不复为主公之臣也。”
(傅)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魏书刘表传》
周瑜之于孙权,便如刘备之于刘琮。对孙权而言,周瑜西征益州,胜利可能比失败更加危险。
这与高欢召还侯景,赵构召还岳飞是相似的,都是人君对权臣的猜忌。
从上帝视角看,宇宙大将军侯景是奸臣,精忠报国的岳飞是忠臣;
但对君主而言,他们彼时身在局中,无法明辨忠奸,更无法承担选择失败的风险,因此宁可保守,也不敢冒进。
毕竟生命只有1次,要且行且珍惜。
所以,最终便宜了刘备。
建安十6年(211)刘备入蜀,之后反客为主,鸠占鹊巢,此1节人所共知。
刘备入川,是以“抵御张鲁”为借口;
但实际远在刘备之前,刘璋就曾先后联络曹操与马超作为外援。
至于命运的天平最终倒向刘备,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最终,建安十9年(214)刘备得益州。
屌丝的逆袭第9部:《守得云开见月明》上演。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