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轻装出北地, 益州骤逢喜下
,这是不客观的。
子布(张昭)、文表(秦松)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周瑜)与子敬与孤同耳。--《江表传》
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淮泗集团的绝大多数,都是坚定的主战派,投降派只有张昭、秦松等少数腐儒。
更值得注意的是,张昭等人的“投降习气”,并非始自建安十3年(208)。
在建安7年(202)时,此便已经摆上台面。
彼时曹操向孙权勒索人质,张昭、秦松便“犹豫不能决”。
建安7年,(曹操)下书,责(孙)权质任子。(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江表传》
淮泗集团中的叛徒,被孙权骂作“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甚至2十年余后,孙权称帝时(229),还在大骂张昭,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孙)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孙)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可见江东土著,因为立场原因,各怀鬼胎,孙权可以不予计较;
但淮泗党徒,如果阴生奸计,便特别不能被孙权所容忍。
在淮泗集团的“主战派”中,周瑜和鲁肃的立场完全1致,因此可以合并而论。
鲁肃被周瑜引荐给孙权,鲁肃自己又引荐诸葛亮出使江东。
因此在游说孙权的过程中,周瑜、鲁肃、诸葛亮3人的辞令虽然有出入,但立场完全相同…
不难看出,关于战和决策,周瑜与鲁肃的意见,其实占据了核心地位。
孙权称帝时(229),曾多次提到周瑜与鲁肃的功绩,可见其心雄志广,早有僭越之意。
(孙)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江表传》
(孙)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吴书鲁肃传》
孙权既然不甘人下,自然力求1战。
但张昭等顾命老臣危言耸听,奴颜婢膝,也令他心生疑惑。
此时鲁肃提到了1句关键信息,坚定了孙权的战斗决心。
鲁肃的言论,可谓杀人诛心。
“(吾)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指孙权)迎(曹)操,欲安所归?”
这句话的信息是海量的,对孙权的打击是巨大的。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咱们下1章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