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下问何为辱,文心雕龙出上
异处。
如此,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孟达在曹魏的人脉是曹丕、桓阶、夏侯尚;
在蜀汉的人脉是诸葛亮、李严;
在东吴的人脉未详孰是,但亦有关通记录。
讽刺之处,是“钻营1生”的孟达,其“3国人脉”皆因机缘巧合、而化为尘土;
自己最终也随之灰飞烟灭。
1魏国的“金汤之固”
人事可尽,天命无常。
孟达在曹魏经营的核心人脉有3:
皇帝曹丕、征南将军夏侯尚(渊哥从子、夏侯玄老爹、曹爽亲姑父)、尚书令桓阶(义士,本书中人物)。
(1)曹丕
孟达叛走魏国在延康元年(220年2-7月),于谯县拜谒曹丕。
彼时“篡汉大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作为蜀汉核心阶层的1员,孟达的到来,无疑为曹丕“代汉受命”的理论,增加了舆论支持。
注意:从《孟达与刘备书》可以看出、孟达亦在“参与劝进”的1百2十人之中。
书见《魏略》,文多不载。
曹丕喜爱文学,有“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谓。
而作为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的孟达,亦熟读经史。
从孟达给刘备、刘封的书信中,便知其才华横溢、诗书满腹。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2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
孟达自上庸入魏伊始,其文豪之名,便传遍北国。
以至曹丕在谯县接见时,亲挽其手,谈笑风生。
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魏略》
甚至孟达初见魏王,便得到“同乘1车”的破格礼遇,宠待足见1斑。
(魏王)执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遂与同载。--《魏略》
曹丕合上庸郡、西城郡、房陵郡3郡为“新城郡”(即旧东3郡),使孟达出任“首任新城太守”。
其人1时间地位显赫,无与伦比。
(2)夏侯尚
上庸、房陵、西城3郡,旧时属益州刺史部。
注意:此3郡此时(建安6年,西历201年)尚无。
自孟达叛变,3郡被曹丕划入荆州刺史部。
故孟达受到曹魏荆州方面的节制。
彼时的荆州都督是征南将军夏侯尚。
尚是曹丕的“布衣之交”,又娶曹真姊妹,故文帝特爱宠之。
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王沈《魏书》
夏侯尚是延康元年的首任4常侍(散骑常侍)之1,之后被授予都督荆、豫的重任。
曹丕甚至亲笔书写“卿在外、可自行杀人活人”,比肩天子,引动群臣非议。
(文帝)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魏书十4蒋济传》
夏侯尚显贵、又是孟达的直属上司,故特为孟达所留意。
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魏略》
达擅权术,尤其注意维护与夏侯尚的关系,2人私交甚笃。
(3)桓阶
桓阶是曹丕党羽,文帝时任尚书令。
在曹植夺嫡时,桓阶力挺曹丕,面折廷诤,始终不2。
其操守甚至引得曹操叹息。
故文帝践祚,桓阶立刻平步青云。
阶数陈文帝(即曹丕)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2十2桓阶传》
孟达在外是新城太守,在内则是散骑常侍。
从孟达曾出任“安定太守”(在凉州)的履历中,不难看出他的职位曾历经调动;
而黄初年间(220-226)郡守调动需“返京述职”(见《曹魏名臣奏》),故孟达在洛阳时,也尤其注意同桓阶搞好关系。
(达)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魏略》
与夏侯尚相似,桓阶亦与曹魏宗室联姻,其子尚公主。
(桓)嘉尚升迁亭公主。--《魏书2十2桓阶传》
曹丕是皇帝,帝国元首;
桓阶是尚书令,即中枢行政首领(实际上的丞相);
夏侯尚是征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即孟达的直属上司。
且不用说桓阶、夏侯尚还兼备“皇帝亲信”与“曹氏外戚”的双重身份。
1言蔽之,孟达的关系网,在文帝朝可谓“密不透风、牢不可破”。
讽刺之处就在于此。
桓阶在黄初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