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炎夏气清爽 ,武都逢氐王上
我们熟知的贾诩,与历史上真正的贾诩相比,其差距大概是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因为历史上真正的贾诩,远比我们认知中的贾诩了得。
贾诩在关中时的表现,史册中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
我们先来了解1下,贾诩都做了什么事。
史书上这寥寥数语,涵盖了贾诩对关东诸侯、关右军阀的拉拢、分化、策反等1系列纵横捭阖的策略。
袁绍邺城之乱、公孙瓒与袁绍征伐不休、陈宫策动的兖州之乱、张燕与袁绍时合时攻、臧洪东郡之乱……
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贾诩的身影。
1言蔽之,自初平3年到兴平2年(西历192到195年),这4年之间李傕、郭汜居然未遭受关东诸侯联合征讨,贾诩绝对居功至伟。
因为这4年间,关东诸侯几乎无1日不战,天下百姓饱受蹂躏。
不管袁绍、袁术,还是公孙瓒、曹操,他们自顾尚且不暇,谁还有闲心攻打关中?
贾诩最牛的手笔,当属劝刘协为吕布写密诏1事。
1个吕布,便挑起了关东各诸侯之间的重重矛盾。
贾诩祸国毒士之名,可谓实至名归。
在裴松之等学者眼中,东汉的衰亡实是由于贾诩毒计所致,其人可谓罪孽深重。
贾诩、贾充、贾南风这3个姓贾的…
真是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
裴松之作注:
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1何大哉!
那么又回到之前那个问题:
贾诩这些毒计为何不见史载?
原因非常简单。
虽然《魏书》对贾诩多有美言,但不少皆为事后附会。
这也是曹魏、西晋史官的1贯风格。
贾诩在魏位列3司,其后人在西晋朝廷又“皆至大官、并显于晋”,因此陈寿在修史时,不得不考虑当朝的影响。
(贾诩)子(贾)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贾)模嗣。
摘自《魏书贾诩传》
(贾)模,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模子(贾)胤,胤弟(贾)龛,从弟(贾)疋,皆至大官,并显于晋也。
摘自《魏晋世语》。
贾诩在3国时代的真实风评,从孙权的相关记载中可见1斑。
曹丕践祚后(西历220年)封贾诩为太尉,孙权闻讯,嘲笑此举荒悖。
因为3公是天下德操之士的代表,像贾诩这样“大节有亏”的污点人物出任3公,无异于政治车祸。
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荀)勖。答曰:“3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3公,孙权笑之。”
摘自《荀勖别传》。
孙十万:我就笑笑不说话。
荀勖便是荀爽曾孙、荀彧侄孙、荀彧外孙陈泰的表弟。
反过来看,贾诩虽祸国殃民,但这些被隐藏的史实也足以证明,其人到底有多了得。
李傕、郭汜这2贼,之所以能在历史舞台上活蹦乱跳4年,可以说全靠贾诩。
简言之,贾诩除了奉行利己主义之外,没其他明显短板。
所以,当贾诩在卫府1众谋士、赵韪心腹黄衡面前,再次说出1条毒计时,众人1片哗然。
黄衡听得瞠目结舌。
其人暗自庆幸:万幸某等与卫将军是友非敌也。如此毒计…何其可怖!
颇有仁侠风范的徐庶,此刻紧紧蹙起眉头。
“文和先生,此计甚毒也,庶恐有伤天和!”
即便赵旻1贯腹黑,其人也委实看不下去了。
“文和先生,此计确实不甚妥当也。”
贾诩颇有些无奈。
“主公,若曹孟德在此,其人必大为赞成此计。”
赵旻叹道:“文和先生,旻既非曹孟德,卫府精骑亦非曹孟德之残兵败卒,某等不必行此毒计也。”
若依贾诩毒计行事,汉中郡的沔阳县百姓,甚至是汉中郡治南郑县百姓,便都要遭大殃。
荀攸抚须笑道:“文和兄大可不必如此激进,某等略加改动便是。
此计前半部分,仍可依兄之计、使主公亲卫乔装为鬼卒,然后,可里应外合赚下沔阳城,直逼南郑县即可。如此,虽远不及兄之计速,却不伤天和。”
贾诩的毒计,类似于后来关公水淹7军…
贾诩是想封堵沔水后决堤,使2城防御体系1夕崩溃,然后赵旻可不费吹灰之力攻下汉中。
曹操若在此,1定会拊掌叫绝。
因为这种事儿,缺大德的曹孟德干的多了!
攻吕布时水淹下邳城,便是曹操干的损事儿!
在历史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