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赵匡胤:“你们让朕如何是好啊!”
在唐朝的大殿之中。
曾经悄俏对李世民的行为提出抨击,私底下指责他弑兄杀弟的大臣们,此刻却纷纷改变了态度,他们心悦诚服地站在那里,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位伟大君主的敬仰和钦佩。
一些聪明伶俐的大臣们,更是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
p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高声赞美道:“陛下,您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是大唐的福祉,必将绵延不绝,永载史册!”
程咬金这位性格直爽的大将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拍着大腿说道:“现在我看谁还敢拿玄武门之变来攻击陛下!陛下英明神武,功绩赫赫,那些谣言和攻讦简直不值一提!”
然而,李世民听到这些话,脸色却突然一沉。
他心想:你们这些人啊,就不能让我稍微开心一下吗?非得提那些旧事干嘛。
就在这时,魏征似乎听不得这些阿谀奉承之词,他立刻站出来,毫不留情地指出:“陛下,我们仍需保持清醒和专注,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不好好治理国家,未来的变数可是无法预料的。”
李世民听了这话,不由得感到有些无语。
他皱了皱眉,感到一阵无可奈何,下面一个个的都是反贼吗?
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们这些大臣啊,真是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
就不能让我稍微享受一下这片刻的宁静和喜悦吗?
于是,李世民挥了挥手,打断了众人的议论,他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咳咳,魏征,你就少说两句吧。我们还是多看看天幕吧,说不定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
在幽暗的宫殿深处,被软禁的太上皇李渊独自一人,目光空洞地盯着天幕,那上面的字迹仿佛要将他内心的所有言语都吞噬。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但口中却久久未能吐出一个字。
回想起当年的玄武门之变,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如同昨日之事。
在那场政变中,太子李建成被冷酷地射杀,自己也因此被迫退位,从此过上了幽禁的生活,成为了名义上的太上皇。
他内心曾对李世民充满了埋怨和不解,为何这个曾经他寄予厚望的儿子,会选择走上谋逆的道路,而不是安心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秦王呢?
然而,岁月流转,当今天他看到了天幕上那“贞观之治”四个大字时,心中不禁涌起了复杂的感慨。
他明白,李世民之所以能有如此丰功伟绩,除了他个人的雄才大略和抱负之外,更有着作为帝王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李世民想要向他这个父皇证明,他比任何人都更适合坐上这个皇位。
他想要向天下的百姓证明,他能够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弑兄的行为,或许在世人眼中是李世民的污点,但在他看来,那却是他开创治世的。
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大唐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想到这里,李渊终于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自语道:“这天下交给你才是正确的。”他心中的埋怨和不解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儿子的理解和认可。
“二凤,父王不会再怨你了。”李渊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和感慨。
有时候,历史能证明一切,如果是李建成当皇帝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贞观盛世了。
【16:38:21,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又名武曌,她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武曌?好一个武曌,明月当空。”
吕雉此刻内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思绪纷飞。
她原本正在沉思,突然听到关于女人称帝的话题,心中不禁一震。
“嗯?女人竟也能成为皇帝,这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
吕雉心中暗自思忖,“那我,身为大汉的皇后,又该如何定位自己呢?”
她的目光逐渐变得深邃,仿佛在思考着这个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她想起刘邦的种种行为,尤其是他对那个戚夫人的宠爱,让两人早已貌合神离。
吕雉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她更清楚自己的使命。
她并不屑于与戚夫人争宠,而是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儿子刘盈身上。
对她而言,只要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固,她便能忍受一切。
然而,她也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
如果刘邦真的有意更换太子,那么她就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她绝不会坐视不理,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刘邦在一旁察言观色,看到吕雉眼中闪过的精光,心中顿时一紧。
他偷偷地看了一眼吕雉,试图揣摩她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