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上学是能拿奖学金的!
对他们的教学程度提出了挑战。
从长沙、武昌、广府、金陵等地赶过来的考生还好,对于那些从偏远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两个人口大省过来的考生,基本上都是走进考场,哭着出来。对于这一次的高考,苏沪的媒体更是全程跟踪,一直抓着一点点的小毛病不放。
从九门课的考试是否会增加考生负担,到中途不停的抽检物品是否侵害考生人权,再到了最后的录取结果中,苏沪考生不尽如人意。他们总能抓住所有不同寻常的黑点使劲下功夫。
对于最后一个黑点,那更是莫名其妙。考生的水平和成绩决定了大学的录取结果。想要用盘外招来使学校就范,抱歉,这行不通,不要当科技大学是你们的金陵大学,许家的面子在这里不值钱。
对于状元来自皖北地区一个普通乡村学校走出来的寒门考生,苏沪的媒体更是添油加醋,认为这是刘瑞有意拉拢皖北地区,从而使政治考量渗透进了教育之中,是大大的**。
对于这种揣测和无脑的意会,教育局的回应也十分简单,直接包下了皖江日报的头版新闻一周,将施嘉庚的卷子答案尽数展示了出来。
不管是数理化的严谨推理,还是文史哲的肆意泼洒,亦或是国文外语的严谨作答,都表现的中规中矩淋漓尽致,让人丝毫挑不出的毛病。
同时,在第二周的展示中,他们也抽取了一位来自苏沪金陵的考生。而那位考生也恰好姓许。
相比起施嘉庚作答时的一气呵成,那名考生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偏科操作以及不符合自身水平的作答。全篇用文言回答白话问题就算了,其作文和前面的阅读理解答题的字迹截然不同,让人不得不推测,这位许家小辈到底水平几何?
不管舆论如何一边倒的嘲讽许家连脸都不要了,施嘉庚怀揣着家乡父老们的期许,背起行囊,将自己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的支票装入内裤的暗兜之中,已经搭上了前往安庆府的班车,准备开始他的大学生活。
这位大龄学生日后将成为华国核物理领域的先锋与中流砥柱,与另一位天才学者并肩成为原子武器的反应双方,绽放出微观粒子之火!
喜欢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陛下我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