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为啥没考圣人大言?
翌日一到,万众瞩目的第一届高考正式开始。
雪白的国文试卷被内务部队的战士从保险箱中取出,用锋利的美工刀割开牛皮纸袋,按照考试流程分发下去。
监考的老师比这些考生还紧张,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次,手上只有薄薄的监考官守则作为参考。
在后世的考试中,作弊更多的是依靠高科技,最有名的便是在高考期间使用拍题软件拍摄原题,结果拍到了自己的条形码,被平台转手就捅给了警方,实在是让人捧腹大笑。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高科技眼镜,蓝牙耳机,甚至还有使用遥控肛塞来传递答案的,使用传统小抄手段的人越来越少。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段,距离科举被废除还不是更久远,经过千年发展而来的小抄手段与科举反作弊系统同步迭代进化,最终发展成了瞠目结舌的存在。
这次高考自然就是要防备这些汇聚了历史上历代读书人创新精神的结晶。
在开考前,对每名考生的人身和物品检查就已经查出来了一堆稀奇古怪的小抄。
有的人抄在大腿上,有的人拜托书法大家用蝇头小楷将指定书目抄了一遍下来,还有的人无师自通了化学知识,研制出了遇热显现的特殊药剂,将以为的答案全都抄在了这几天的换洗衣物上,每场考试换一件,还怪讲究的。
但最多的则是购买了外面疯传的所谓高考答案,千方百计的试图藏在身上过关,甚至连商女唱的地方都不放过,对许多心智尚未成熟的战士带来了极大冲击。
等到语文试卷发到手时,整个贡院被清空了接近一半,但留给战士们的心理阴影还是存在,以至于发卷工作都交给了监考老师来。
施嘉庚丝毫不关心这些,他只想快点见到卷子。
当卷子来到手中时,他快速的将卷子扫了一遍,古文阅读与填空,现代文阅读,语法改错,还有翻译和作文,这些题型早就确定好了。
古文还好,基本上就是教材上划定的几篇,对于这些老对手,他已经熟悉了任何姿势和角度,什么刁钻的问题都能豁然开朗。
但大家推进到现代文阅读时,就开始出现差别了,毕竟北方现在还是坚持古文授课,对于现代白话文格外的瞧不起,更不要说去细究现代文表达的情感了。
许多考生时第一次在考试中见到小说,中文小说是前世大名鼎鼎的《狂人日记》,而外国文学则是来自法兰西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经典之作《我的叔叔于勒》。
习惯于分析圣人语句和微言大义的外省考生十分不适应这些日常对话,但这些日常对话中却饱含着另一种思想的力量。
而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最后一道续写结尾题目时,更是出现了啼笑皆非的答案,有的人写海上出现了圣人,对于勒疯狂灌输纲常伦理,有的人不知道牡蛎是什么,便改写成于勒叔叔徒手开河蚌。
有的人更是让几位法国人全程用古文说话,还以为非洲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大秦,然后就编造了一篇于勒大秦游记。
圣路易看了都感觉离谱的那种。
但最难的还是最后的作文,题目倒是十分简洁:拿破仑功败垂成,项羽自刎乌江,沛公约法三条,乃据关中,太宗留下“水能载舟”的真言,请从任意角度进行论述,字数八百字以上,律诗、绝句除外。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学便逐渐传入夏国,先在被强行打开的各个港口城市中流传,随后更加深入沿海地区,并沿着各条重要航道向内陆进发,到现在,南方地区整个新式教育已经颇有规模。
但北方地区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私塾教育,小学一直建立不起来,而私塾之后的中学体系也是参差不齐。
故而大学堂不得不一直进行单独招生,但生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每年招收的新生中,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证书的不足1/3,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在第一学年的课中就被劝退。
而随着南北方经济再一次拉开差距,两地出洋留学的人数也有了显着的对比,北方更多的是公派留学,主要目的地是东边的日本。
南边的目的地则更广,有的人前往了美国,有的人来到了法国,有的人甚至奔赴莫斯科求学,而所学习的科目不仅仅包括朝廷指派的机械,兵器,军事等。
从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目出发,到后来文史哲体艺等领域的全面开花。
而这种差距也在这一次的高考中出现了,南方各省自费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大多都了解拿破仑的事迹,而来自没有经受新式教育的考生则弄出了一些笑话,比如说拿着破轮的人。
施嘉庚倒是对这种论述题十分熟悉,看出了出题的人本意,高层是听从底层的建议,还是违背群众的意愿?
施嘉庚略作思考,便开始笔走龙蛇,自来水笔的墨迹赋予了纸张生命,而一篇逻辑清晰,文采斐然的白话体议论文跃然纸上,速度上比那些还在研墨的考生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