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家都在为了前途努力着
“每逢大事须静气”
这是杨宏斌知道的另一句至理名言。能不能做到,做的对不对且不谈,起码他努力的去实践了。
经过反复权衡,他认为纸条上写的东西,是一场天大的机缘。
如果利用好了,什么当兵,什么提干,什么上大学,什么成为领导,全都不在话下。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先要保护好自己。
那可是于”,一省之地顶着天的大人物。一旦行事不周让他知道了,绝壁死无葬身之地!
杨宏斌最初的想法是,往京城写举报信。但他一不知道往哪寄,二不敢保证收到信的人,不是于的同党或者朋友。
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呢,他想到前两天看报纸,好像有个工作组进驻了吉省,专门调查那四个倒霉蛋的一些破人破事。
杨宏斌琢磨,如果把举报信投去那里,应该是有用的。毕竟京里的大官们不傻,不会派跟于有交情的人过来。不然,除了帮于打击异己,能查出个屁呀。
闷头一番谋划,杨宏斌有了个大概的思路……
首先,从长岭寄匿名信不行。一旦出了纰漏,于的人顺着邮戳就找来了。
其次,绝不能先暴露自己。信要以能够隐藏自己的方式投出去,然后蛰伏起来观察情况。
何卫东能不能去当兵就是个信号。
如果他依旧当兵走了,那就得小心了。如果何卫东没走,甚至被抓了,那可能就成了。
最好是等着看到“于”倒台的消息,他再露头表功领赏!
制定好计划,杨宏斌有一件事得先确定一下,何卫东的爷爷,到底是不是信上写的那种罪犯。
“反葛明集团干将”,被打倒的时候多半上过报纸。有名字有大概的日期,想确定不算难。
于是,杨宏斌吃过早饭就出门了,目标公社。
找齐书记写了个条子,一头扎进档案室的陈年旧报当中……
快中午时杨宏斌从档案室出来了,往回走的路上眉眼间全是藏不住的喜悦和亢奋。等回到知青点时,又变成了皱着眉黑着脸,一副很着急的模样。
回屋写了请假条,急三火四的去找姜福友签字。
请假的理由很强大,家里来信儿说他奶奶摔了一跤,挺严重,不知道能不能缓过来,他得赶紧回去一趟。
姜福友虽然看杨宏斌不顺眼,但这种事肯定不会拦着,痛快的给他开了介绍信。
这年头出门在外必须有介绍信,不然买不了票也住不了店,一旦被查到就得被当成盲流子处理。
杨宏斌说了两句感谢的话,回去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一路先是搭车,又坐长途汽车,转过天中午到了吉省省会。等出了汽车站,人有点迷糊了。他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工作组的驻地在哪?
沿着大街蒙头苍蝇似的走了一阵,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招待所住下。吃了点东西,又好好睡了一觉,上街打探消息……
同一时间, 师师部招待所客房里,廖安民正在挨训。
训他的,是来师部开会的曹国强……
“你小子,怎么就沉不住气呢?第一份报告还没回音,你急什么急!”
廖安民低头不语,他确实着急了,准确的说是飘了……第一份加装电路保护的报告还没结果,他又提出了电源模块的缺陷和改进方案。
有了上一份提议打底,方案拿出来后立马得到了教导队领导的认真对待。一点没耽误,马上组织人进行讨论。
讨论中廖安民一番有理有据的讲解,很快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随即有人提议,纸上谈兵终觉浅,不如利用手头的零件做个样品出来,直观的检验一下实际效果。
对于这个提议领导很痛快的就批准了,可零件容易找,但控制固定电源、电池和手摇发电机供电切换的关键材料单片机搞不到。
于是,有无知且胆大的人提议,能不能自己造一个单片机出来。
廖安民哪会造呀,可又不能承认。只好托词造出单片机也没用,因为单片机需要驱动,没有驱动的话,“它”不知道怎么干活。
这下就触及到了所有人的知识盲区,纷纷开始请教那个“驱动”是怎么回事。
廖安民嘴皮子功夫不错,小嘴叭叭叭的一顿讲,直接把一帮人忽悠的眼界大开。
廖安民属于人来疯,越讲越兴奋,一个没搂住,把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实现设备自检的方案也给讲出来了。
这下好,直接把师里懂技术的和不懂技术的全都忽悠瘸了。
完全听不懂,但凭感觉就知道非常厉害。领导催促廖安民立马形成报告,紧接着这份报告就被送到了军里。
军里管技术装备的人拿到报告后,跟看天书似的。摸不准这份东西到底是高科技,还是一个小战士的异想天开。经过领导批准,专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