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置身事内》读后感
在接收到国家及政府发布的最新政策时,作为80后的我更多给予的反馈是百思莫解:不解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政策运行机制、地方债原因、货币增发政策、生育政策、外交政策、养老金制度还有目前的小社升初分流机制有太多困惑。本次阅读书中结合了时政时事及具体案例,对所述中国经济原理、政府行为、社会发展等等现象给予了非常详尽的解释,让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特色发展有了形象和具体的理解,阅读本书以此解惑!
了解中国国情特殊性:用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投资一方面倚重政府的政策倾斜,同时更加依赖资本市场的投入和驱动,我国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短时间难以形成较为完备的资本市场,所以体现两个特点,一个是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非常深,二是40年来的土地作为最为优质的不动产,成为了全民的核心资产储备;故而房价和地价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核心。在负债方面,我国政府的负债整体情况已经接近美国,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正在被中央改革,预防地方政府的低效投资,提高资本的配置利用率,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行疏通。债务和消费息息相关,债务高抬,消费信心就无法提振,而房价的高企又促使更多的资本进入中长期债务,更加无法提振消费,房产的泡沫必须稳住(日本房产泡沫破碎带来的经济停滞及巨大危害作为前车之鉴必须规避)。可问题恰恰在此处,政府力求房产稳定,房产回归住的本质,又会降低房产的金融属性,城市的规模被限制,投资减少,地价和房价虚高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投资信息更加不足。作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一旦限于低迷、被限制,百业都会受其波及。三年疫情加剧了世界及中国经济的波动,导致世界经济萧条,制造业萎靡,加之地缘化战争不断,消费降级,老龄化经济一旦低迷就会出现大量民生问题。
中美贸易战的底层逻辑:原有的gdp为王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观,导致我国经济结构“重投资、重扩张、重生产、轻消费”,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分配体制偏向资本,劳动收入偏低,所以消费不足,必须向国外输出剩余产能。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对国际经济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在国际化进程中,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高效地“引进消化吸收”,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不断上升,也带动了技术创新和基础科学的进步,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进一步冲击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我国从国情出发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政治上把高速的发展诠释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从发达国家视角来看,则把我国的模仿和学习斥为“抄袭”,加之更多中国特色的行为逻辑不被发达国家所理解。导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权被削弱,进而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威胁,贸易冲突逐步升级。
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理解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就需要理解其内核及背后的底层逻辑。而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大概率都不会一帆风顺,也会经过试错扭曲,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见证历史,祝愿我的祖国百舸争流,奋楫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