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官方国书字体
时安夏对“和书”字体的热爱者们失约了。
早前在静安茶馆与黄思凝起争端的时候,时安夏先预热推广了一波“和书”字体第一课。
那会子在场的,不是教谕就是学子们的亲朋好友,都很期待那第一课的到来。
那时候,时安夏说的是“待斗试结束”。
但时安夏并没有真正打算在“斗试结束”就开课,而是选择于人们口口相传后暂时搁置。
因为知道“和书”字体的人数还远远不够,甚至有人听一耳朵不当一回事就略过了。
后来为霍十五向文苍书院追责的时候,时安夏在贡院门口秀了一把“和书字体”,震慑了一些书法名家。
由书法名家再把“和书字体”口口相传出去,让期待值不断提升。
那时候就有人问,不是说斗试结束就开“和书字体”第一课吗?
她风轻云淡,继续搁置。
黄万千虽疑惑,却从不质疑先生的安排,只一心一意做着准备。他全心全意信任先生是要认真推广“和书字体”。
终于,和书字体入了明德帝的眼。
时安夏没有用私下关系在明德帝面前硬推和书字体,甚至只字未提。
但明德帝在贡院门口时就看到了字。他自己本身的鉴赏能力就很高,不需要别人多说好话。
他回宫后宣了黄万千进宫询问,再观摩研读黄家和书字体孤本,了解渊源。
他还组织了翰林院和中书省的官员集体研读孤本,甚至将时安夏当初为见黄万千所誊写的手稿一一展示。
最后一致认为,和书字体堪为北翼国书字体。
既堪为国书字体,那就不能跟早前那样,随便搭个草台班子就把“和书”第一课开了,而是要重新郑重拟定开课时间和地点。
地点是明德帝定的,设在贡院东楼。
设在这里,就基本表达了朝廷的立场。这是官方的,不是黄家和时安夏自己吹嘘出来的国书字体。
选定的听课人也有讲究。
听课人并不都是书法名家,除了黄万千方瑜初这些有内部票的人,其余黄家也只给了十个名额。
朝廷官员总共十个名额,光翰林院就占了五个。
分下去的名额靠抽签获取,这里头翰林院比较有意思。
众所周知,翰林院的朱羽贤等人本来就兼着云起书院的教谕,而云起书院是时安夏兄妹俩的书院。
这就好比你自己在家里就能吃饱饭,却还要跑外头来跟我们抢粥喝。
于是在抽签前,就有人来跟朱羽贤等人商量说,要不你们就别参与抽签了吧,把机会让给有需要的人。
朱羽贤年长些,性子沉稳,沉默似金,只摇了摇头,表示不行。
黄醒月本就是个听风即是雨的性子,顿时不干了,跳起脚脚吼,“我们也需要这个机会啊!学习‘和书’,人人有责。”
众人也不敢惹他。
因为一篇记录时云起斗试的文章在明德帝面前红了。明德帝就升了他的职位和品级,还调他去主管修订编撰北翼历史山川文书。
且他写煽情的文章写得好,礼部也急需这样的人才。
所以他最近有点飘,走路嚣张,丝毫不慌,根本不买谁的账。
哪怕来找他商量的,是个老翰林。
结果就是这么巧,五个名额,他们这几个教谕中了两个,一个是朱羽贤,一个是黄醒月。
有人知道黄醒月手头拮据,便是许了银子来买这个听课名额。
黄醒月仰起鼻孔看天,“此等黄白俗物,买不了我这等清流的志向。”
朱羽贤都听不下去了,过来劝他,不卖就不卖,何必口出狂言?好似全天下就你一个清流,别人都俗不可耐。
黄醒月不买别人的账,但朱羽贤的话要听,主要是他怕朱羽贤去时安夏和时云起面前告状。
怎么说呢,他现在就服两个人。
才华他服时云起,胆识谋略他服时安夏。
所以时安夏第一次开课,他是肯定要去捧场的。只是他没想到,一票难求。
如今上天眷顾,让他抽签抽到票。他就是再缺钱,也不会把票拿去换银子。
除此之外的名额,还有儒士名流十个,学子二十个,教谕二十个,再加上零散补漏的五个,总共七十几个人。
和书字体课一推再推,再经过严选听课人,早前那些质疑声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期待。
尤其已经有人透了风,说“和书字体”有望成为北翼国书字体,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人们从一开始嘲笑质疑一个未及笄的小姑娘“懂什么”,到因得到一个听课名额而倍感荣耀。
小姑娘的课,不是你想听就能听的,先生不是你想叫就能叫的。
科举结束的学子大部分没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