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远火局,改进的火器
宝钞还是银铜,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关乎所有人的生活与利益。
历史上,朱元璋实施宝钞的政策,禁止金银交易,强力推行宝钞,这也就意味着,黄金白银不好使了,你想要使用,就得先拿着这些东西去兑换成宝钞。
需要说明的是,兑换是单程的。
黄金白银只能兑换宝钞,宝钞兑换不了黄金白银。
这种非金银本位的制度缺陷,直接导致了宝钞泛滥。金银本位,是大家拿了多少金银过来兑换,就发放多少等价宝钞。
老朱倒好,直接弄一大堆宝钞放户部,拿这些宝钞去买粮食,置办各类货物,直接花就是了。连金银都没收过来,直接就投入市场使用了……
后果很明显,那就是洪武八年出世的大明宝钞,一贯宝钞等同于一贯铜钱,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的价值仅仅只剩下二百五十文,贬值了百分之七十五。等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一贯宝钞的价值,只剩下了一百文。
当然,宝钞贬值也和朱老四等人有关系,毕竟老朱赏赐给他东西的时候,给的多数是宝钞,朱老四也知道这玩意不好使,直接丢民间换成东西拉到北平去,进入民间的宝钞越多,宝钞越贬值,以至于洪武朝还没结束,金银交易再次在民间开始出现。
顾正臣不希望历史重蹈覆辙,更不希望张希婉哪一天跟自己抱怨,朝廷给了一堆废纸,昨天还能买一百多斤粮
食,今天竟然只能买五十斤……
元朝中后期纸币的贬值很严重,可老朱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现在的户部也好,中书也好,就没一个懂经济的,而被誉为“大明管家”的夏原吉现在才七岁,指望他是不可能了。
张希婉看着长吁短叹的顾正臣,挽起袖子,准备研磨:“夫君想要进言,还是早点为上。宝钞提举司刚设,相应人员与安排尚未展开,若等宝钞提举司做好一应准备再上书,恐怕会有阻力。”
顾正臣看着聪慧的张希婉,抬手止住:“这次进言可不容易写,还是好好想想吧。”
张希婉笑道:“竟难住了夫君?”
顾正臣瞥了一眼张希婉:“夫君又不是什么事都可做到,这件事劝说不难,难的是如何改变陛下的心思。”
“什么心思?”
张希婉好奇地问。
顾正臣靠在椅子上,一只手臂半垂:“陛下的心思是,大明是一个家,他是这个家唯一的家长,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意发行。”
张希婉不安地问:“难道陛下不知道这样做会导致宝钞掉价?”
顾正臣耸了耸肩,颇是无力。
老朱到底知不知道,这事不好说。
说他不知道吧,很可能,要知道老朱是个农民出身,小时候就是个放牛娃,虽然聪明,但毕竟识字不多,后来努力自强认了字,这读书也不多,加上周围儒臣讲述的多是治国大道理,四书五经和史书居多,就没一个是讲经
济问题的,认知上的空白极有可能存在。
但他应该是知情的,满朝文武可都是从元朝后期爬上来的,虽然这些人穷得叮当响,多是铜板或以物易物,不一定使用过元朝宝钞,但肯定是听说过,也知道它不值钱,没道理大家不给老朱上书,告诫老朱收敛收敛。
老朱以前化缘了好几年,顾正臣不相信老朱没化缘到过一张宝钞,这东西可比铜钱还次……
不管老朱知不知情,事实上他就没收敛过。
顾正臣坐在桌案后思绪良久,转念一想:“为了让老朱……”
“嘘!”
张希婉吓得不轻,连忙捂住顾正臣的嘴。
什么老朱不老朱的,这是你能说的,万一被人听到传出去,那可是大不敬,杀头的勾当。
顾正臣将张希婉一把拉到怀中,笑道:“夫君想到一个法子,能让陛下让宝钞与金银挂钩,可以让宝钞发行更是谨慎,朝廷也不会过度发行宝钞。”
“什么法子?”
张希婉眸子中闪着光。
顾正臣闻着张希婉身上淡淡的香气,轻声说:“陛下作为开国之君,当为世人周知。若是将陛下的头像刻在宝钞之上,那陛下定不愿看到宝钞贬值,不愿看到百姓将宝钞作为废纸,会努力维持宝钞的价值,而后世君主,也将继承太祖之意,将宝钞延续下去……”
“太,太祖?”
张希婉瞪大眼,难以置信地看着顾正臣。
朱元璋还活得好好的,没有任何人敢给他
上庙号,这东西是皇帝死了之后给挂上去的。
顾正臣暗暗自责,丫的都怪那些史书,一个个太祖来太祖去的,害自己说漏了嘴,连忙解释:“陛下和刘邦有点像,皆是布衣起身,又都有开国之功,陛下对刘邦多有推崇,那什么,刘邦是太祖,日后陛下自然也是太祖……”
张希婉狐疑地看着顾正臣,摇了摇头:“夫君在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