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上一课?
此时战场上的惯例便是炮战,拥有m1841小拿破仑的法军对于己方的火力有足够的自信,毕竟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火炮。
m1841型野战炮是由青铜铸造的,技术参数如下:
口径:93毫米
身管长度:1.52米(16.3倍口径)
炮重:约389公斤
最大射程:大约1500码(1371米不过是理论射程。)
弹种:可以发射实心弹、爆破弹、霰弹和榴霰弹。
后世评价其优点往往是方便运输和操作,尤其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俱乐部中更是称其用机动和速度成就了罗伯特·李。
但实际上无论是罗伯特·李本人,还是其他南方军将领都对这种火炮嗤之以鼻。
在十九世纪中叶军事专家们更多惊叹的是其夸张的射速和精准度,这让法军在炮战中每每占据优势。
不过这一次他们却失算了,其实在法军的小拿破仑六磅野战炮在殖民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时候各国的军事观察员却都认识到了这种火炮的缺点和局限。
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强度和烈度要远高于此时世界其他地区,六磅炮的威力和射程在殖民地几乎可以用天神下凡来形容。
然而在欧洲大陆上这种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虽然m1841依然是一款设计优秀的火炮,但是各国的要塞炮几乎都是8磅炮、10磅炮、12磅炮、甚至是24磅炮。
(当时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都想推广自己的标准,所以火炮的口径也是五花八门。)
技术不够,体积来凑是当时的惯例,面对这些动辄几吨,甚至十数吨的大家伙,小拿破仑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奥地利军方对此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有钱之后,他们就像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暴发户一样,一定要把钱花出去才开心。
弗兰茨觉得他们大概率会像历史上欧洲主流国家一样开始研究12磅野战炮,不过最终军方批准的是十五磅炮计划。
至于为什么是十五磅,弗兰茨也不清楚,大概率只是想压英法俄一头。
这种火炮的射程、威力、精度都十分优秀,各方面数据几乎都是法军主力野战炮小拿破仑的两倍以上。
不过问题也很大,这倒不是奥地利的钢材不达标,也不是铸炮技术不行,而是太重了!
法国m1841六磅青铜野战炮只需要两匹马就能拉着到处跑,而奥地利的这款m1848十五磅钢制野战炮则需要八匹挽马,以及六匹备用马匹。
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一支由三辆马车,十二匹马,以及八名士兵组成的特殊补给、装卸小队。
也就是说一门m1848十五磅钢制野战炮,需要总计二十六匹马和十六名士兵。
如果不是有铁路和运河,弗兰茨仅仅是把这些东西运到战场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弗兰茨的信使故意拖延时间,其实也在为这些火炮的准备争取时间。
当然这些付出也是值得的.
….
包括博诺·德·库伦在内,几乎所有的法**人对于法兰西的火炮世界第一这一点不曾有过半点怀疑。
他虽然不知道弗兰茨·约瑟夫究竟是造神的产物,还是真的天纵奇才,但是从后者准备炮战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对方不是过于自信就是个十足的蠢货。
这算是给了战场地图一片漆黑的博诺·德·库伦一点心理慰藉,毕竟对方的统帅如果是个白痴那就帮了他大忙了。
统帅轻松的情绪也很快就传导到了士兵身上,仿佛眼前一望无际的奥地利军团不存在一般。
其实相对军官来说,士兵们并没有多紧张,因为他们只能看到战场的一部分,一万人、十万人、二十万人在他们看来都差不多。
一名法军炮兵将沉重的实心弹推入炮膛之中,又用推炮杆使劲往里捅了捅。
“奥地利人可真傻,他们在那么远的距离能做什么?等他们进入咱们的射程就狠狠招呼他们!”
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炮兵上校一边揪着胡须一边说道。
这个时代其实有很多在现在看来极为错误的刻板印象,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炮兵认为实心弹比开花弹打得更远。
实际上这与当时的火炮设计和炮兵水平有很大关系,早期开花弹内部结构凌乱导致重量分布不均,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很差。
同时外部设计虽然同为球形,但是实际上开花弹的形状通常来说并不规则,而且这个时代的碰炸引信技术也并不成熟,很多开花弹上面是真的有引信在燃烧,所以炮兵才被称为技术兵种.
而且为了防止开花弹在空中由于压力过大提前爆炸,甚至直接炸膛,炮兵在发射开花弹时会有意减少推进火药的装药量。
以上诸多原因共同导致了此时的开花弹在射程上不如实心弹,所以这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