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初入寺门
进入普安寺前的最后一小段路,是一条平缓的步道,所有人到达这里都需要弃车步行而上。
据说是太祖皇帝在重修普安寺之初就特意嘱咐一定要留下这条步道,让信众步行上山,才能显示出对佛祖的尊重和诚意。
拾捌听说还有信众为了祈愿,三步一拜,九步一叩,显示虔诚。拾捌还没有那么大的愿望想要祈求,但是听到有人这样祈愿,心中还是肃然起敬的。
没走多远便是一个台阶步道,台阶并不长,过了一座寓为“不二法门”的汉白玉“佛”字大门,就到平缓的大路上。
由于老祖宗年岁已高,刘嬷嬷出门前特意嘱咐带上竹椅小敞轿。两个轿夫抬着老祖宗,刘嬷嬷跟着走在旁边,陪着老祖宗说说笑笑,还回忆起她们年轻时来普安寺的轻松往事。
拾捌跟在小竹轿后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慢慢走着,心情很放松。这是因为王府已经提前来过清场,现在她跟在老祖宗身边,是队伍最核心区域,外围都是侍卫和暗卫守护,安全性最高,所以她显得格外惬意。
王妃、二夫人和小姐们下车后都在老祖宗后面不远的地方亲自走着,慢慢跟着,欣赏风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不远处的山门走去。
古道幽幽,空山寂寂。
不存在的。
一路上,几位小姐像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快活非常。看到肆意生长的路边老树和丛生的野草要讨论一番典故历史,看到山涧石溪的清清流水,必要到溪边掬一捧水感受清凉。
拾捌其实之前来过几次普安寺,对这边地形地貌有些了解。
沿着这条林荫步道一直走,穿过普安寺,是灵山古道。当年重建普安寺时,也对古道进行过修整。古道肃穆,起起伏伏,在这条古道上慢慢通行,全身心笼罩在自然中,耳边听着普安寺浑厚激越的钟声,很能感受到灵山的古朴与繁华。
古道走到底,生长着一种干屈枝横的楂枒树,楂枒树横贯山下十余里。楂枒树林尽头的左侧再登一段台阶是水月庵,坐落在灵山的山腰,庵堂旁边有一汪珍珠泉,泉溪涌涌,清澈见底,大旱不涸。
珍珠泉旁有一大片桃林,四五月是桃花开的最旺盛的时节,花朵丰腴,色彩艳丽。现在正是赏桃花的好时节。
如果想在普安寺看到桃林,要走到普安寺北角门前的空地处,抬头仔细眺望过去,应是能欣赏到桃花竞相盛放的美景。
这一小段林荫路,主子、仆从们都走的欢欢乐乐,毕竟大宅中女子能无所顾忌、轻松出门的日子不多。
熙熙攘攘的走了两刻钟的时间,拾捌他们来到了寺院正门。
刘嬷嬷搀扶着老祖宗下了小竹轿,带着众人向寺院正门走去。这时普安寺方丈和一群和尚早已恭恭敬敬在大门口等候,见到老祖宗,合掌施礼:“贫僧见过靖王太妃,靖王妃”。
老祖宗也合掌施礼回道,“木鱼大师,有礼了。许久不见,大师无需客气,今日老身携府中女眷前来诵经祈福,多有打扰还请见谅。”老祖宗态度十分恭敬虔诚,随后便嘱咐府中女眷一一给木鱼大师问好。
这位木鱼大师是京中有名的高僧,佛学造诣高深,精通梵语,多年来大师时常闭关翻译梵文典籍,并不常露面,更不耽于俗世种种虚名,十分受世人尊敬。
之前拾捌跟着世子过来几次,始终没有机缘得以见到大师,今日无心却难得有缘得见,拾捌也很开心、很奇妙,格外仔细的观察这木鱼大师。
木鱼大师身材清瘦,慈眉善目,宽颊阔鼻,一对长寿眉下眼睛十分清澈,神态安然,让人倍感亲和,很有一番仙风道骨的气派。
大师态度很和蔼,一一回礼。邀请众人到后面知客堂用茶讲经,休息一下再去礼佛。
众女眷来到知客室,这里干净雅致,颇有禅意,大家各自落座,刘嬷嬷始终陪在老祖宗身边,拾捌则跪坐在她们身后的蒲团。
两个小沙弥轻手轻脚地为女眷们献上茶,也给了拾捌一杯。
大家用的都是一套古朴的白瓷杯。这瓷杯釉面呈暖白色,细薄润滑、温润闪黄,杯内、外壁都划刻莲花、莲叶、金鱼纹饰,大概是鱼戏莲花的一整套杯子。
拾捌于瓷器研究不多,囫囵个看过去猜是定窑出品,也只有这次借着老祖宗的光,拾捌才有机会用上这么高级的瓷杯,拾捌一副没见过世面、小人得志的嘴脸在角落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