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练兵
接下来的日子,赵伯辰为土兵的正规化殚精竭虑。
与禁军相比,土兵的装备比较简陋,在战争中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虽然作战勇猛,但当不了主力。
与主力军相差最远的装备,是盔甲和弩箭。这也是这个时代主力军最具代表性的装备,相当重要。
弩的制做需要很长时间,赵伯辰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解决。盔甲需要大量的铁,而秦州的铁在夕阳镇,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赵伯辰只能搜罗仓库,翻找后勤物资,努力为土兵配齐。
第三天,经过多方努力,土兵的军官全部来到提举司,进行适应性训练。
站在台子上,赵伯辰看着众人,高声道:“到今天为止,提举司管下有成纪和陇城两县。除了成纪县的夕阳镇,两县其余的军堡已经全部恢复。有兵两千二百一十三人,有马三千七百多匹。作为骑兵,马匹还是不足,需要土兵们多多努力,把马补足。一部分作为步兵,则装备勉强够了。”
下面的土兵一起叫好。
等士兵安定下来,赵伯辰道:“两千二百多名士兵,算是一支不弱的力量了。但如果与禁军、或者是军力与禁军相当的部队作战,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土兵,很少进行队列、指挥、配合等的训练,更缺少弩箭的训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与禁军的差距。现在禁军指望不上了,接下来的日子,要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希望的是,在没有禁军的日子里,土兵能够单独挑起大梁,能担负起战争的重担。”
话说完,下面众军官都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
土兵的训练,大多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条件进行设计的。训练虽然累,但并不需要动脑子,用脑轻松。如果按照赵伯辰的说法,土兵要代替禁军,则大量的基层军官、技术兵种都要补上来。让种地的农民动脑子?实在是想多了。
看着众人,赵伯辰笑道:“按一般规律,五个士兵之中,就有一个脑子比较灵活的。十个士兵之中,就有一个喜欢研究新的战术的。而一百个士兵之中,就有一个学什么会什么,脑子特别灵活的。土兵的环境特别,平时与其他人接触较少,我们把条件放宽一点。三十个左右士兵作为一个作战单位,也同一个灶吃饭,称为一伙。这一伙人中,要有两个喜欢研究战术的。五个伙组成一队,要选两个人出来,脑子特别灵活。三个队组成一个指挥,指挥也要选两个人出来,要学什么会什么,学什么都快。”
看大家还不说话,赵伯辰道:“暂时先这样定,一边编着,一边试着看吗。从下次开始,既看平时训练,也看战争的过程,综合起来平定。以前的军官只是当作参考,我们以新的军官为准!”
这样评定军官当然不合理,但在这个时候,又是最合理的办法。只有用最快的速度选出军官,进行培训,才能建立合格的军队。问题是,这些土兵绝大部分不识字,培训起来相当困难。
时间对赵伯辰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利用土兵的先天条件,把军官和士兵的架子搭起来。军官和士兵架子有了,一支军队也就基本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