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瑜伽经&瑜伽论
怎奈慈恩寺僧侣多不会武功,个别力大勇武的僧人,亦已经被大食教徒灭杀,一心尊者只好滥竽充数,将听话的小僧人广真带来,广真原本不愿听命一心尊者,但尊者以广真师父弘信首座之职要挟。
慈恩寺住持和首座、均为大食邪教徒所杀,多数僧人宁死不屈,不理会大食教那一套软硬手段,而一心尊者趁势而上,许诺众僧和平化解危机。
尊者自己则暗自投靠大食教,以小恩小惠、平息部分僧人的不信任,并以名利收买个别年轻僧侣,这样便获得多数寺僧的默许,才使得他坐稳了慈恩寺的住持宝位。
因为一心尊者想利用广真,所以下令提携堂主僧弘信为首座僧,弘信向来与世无争,执著研习经典、有时甚至到了愚不可及。
但在少一辈的僧人看来再好不过,就算偶尔不守清规戒律的僧人,也少有受到指教训言。
其实,这乃是弘信大师执着真心,讲究缘分,不同于前任首座僧刻板不化、说一不二,所以、广真也深深为师父修行折服并遵从。
一心尊者的要求,只要不伤及师父弘信和慈恩寺的利益,广真也就随波逐流,聊作苦行参悟或佛缘正解。
广真小和尚当然不知道,其实一心尊者是利用他,因为一心尊者没有找到《瑜伽论》,后来得知被殷秦二人私藏。
及至大食教东征打压慈恩寺,一心尊者脱颖而出,逼迫殷秦交出原版经书不成,迦太坚改用缓兵之计。
《瑜伽师地论》的原版经文、一直被殷秦二人认为是武功秘籍,所以小心翼翼保管,不肯交给一心尊者。
但这两粗胚既不懂梵文,更弄不清经文要义,当初吹嘘有身边朋友懂天竺语的牛皮,终究不能自圆其说,无路可走的两兄弟、最后还得请教广真和弘信大师。
可是,弘信师徒前后翻阅半个月,仍旧不能全解,虽然只看懂大部头,却发现除了比原来的《瑜伽论》丰富外,梵文中还附有《瑜伽经》。
里面竟然有不少运气、呼吸等吐纳功法,不过、与《瑜伽论》想比,《瑜伽经》显得有些肤浅,但这却让殷秦二人大喜不已。
虽然《瑜伽经》不是佛门的真经,《瑜伽经》的创始人、也是在释迦摩尼教义盛行后,才系统阐述瑜伽修行要领的。
但佛祖最初确是以瑜伽法式【坐禅行修的一种】修炼、并最终创建佛教,而佛祖并未认识到瑜伽法式是修行的首要步骤。
所以佛教徒的瑜伽之术,在当时并不十分看重,反而后世的佛教徒弥勒,领悟了瑜伽其实是佛法的最基本法。
实际上,弥勒就是超级瑜伽大师,《瑜伽师地论》【即瑜伽论】就是他以自身修炼的境界,向世人展开并引导提升修为。
《瑜伽论》中夹杂《瑜伽经》,想必是后世的某位大乘佛教徒的杰作,因为大乘佛教就有瑜伽行派,首要强调了瑜伽禅定的修炼,并对瑜伽的练习、做了盛大全面的文字说明。
其中,夹杂的《瑜伽经》不过是标注参考,或者说是示例给初学者的易行步骤,至于是不是最佳方法,则另当别论。
至少抄录者有这样的思维,只是书写中有相当多、佶屈聱牙的文字片段,弘信师徒还是弄不明白。
弘信只能让广真去请一心尊者释读,殷秦二人不乐意,怕绝世武功被旁人偷学,弘信摇头也就不再多言。
此前,弘信就从方丈那里知道,一心尊者有相当深的真才实学,两人在方丈的禅房见识、并切磋过梵文经典。
直到方丈圆寂,弘信才知道一心尊者本就是天竺人,因为佛学在天竺衰微,他是特意来中原探究佛法渊源。
广真又重复给殷志远和秦蛮好耐心说明,这天竺高僧精通梵文教义,熟知佛门经典,虽然他并没有见过,但师父所说不容置疑。
殷秦二人想不答应也不行,因为研习已经到了死胡同、别无出路之地。
其实,《瑜伽论》和《瑜伽经》表面看,讲述侧重有所不同,但内在关系还是极富渊源的。
如果不能领悟《瑜伽论》的境界,想要掌握并修炼出真正的瑜伽功法、是不可能的,充其量也就是学点瑜伽皮毛,可以肯定地讲,佛门的瑜伽术,远远超出普通人修炼的瑜伽。
而一心尊者的瑜伽功法,因为历史渊源,彼时佛教在天竺国严重衰落,佛门经典大多数损毁,实际上玄奘西天取经时,佛教就已经过了鼎盛巅峰。
迦太坚作为一名弃世虔诚的佛教徒,佛法佛功修习并不全面,更谈不上通透高深,同时亦不容于世俗的婆罗门教,常常受到冷眼和驱逐,为了更高的佛门功法追求,他吃尽辛苦来到中国。
可尽管这样,迦太坚还是凭智勇和功法、巧妙地压制了少林寺的僧侣,赢得短暂的住持职位。只是在少林寺,一心尊者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进阶之路,而今阴差阳错,居然在慈恩寺完成了使命和心愿。
谁曾想大食教徒的进逼,又改变了一心尊者的意愿,在没有